●李同周 四川經濟日報記者 李陽西充,迷你倉最平一座矗立在川東北的縣城,以其優美的生態環境、深厚的文化積澱,涵養其一方熱土,展現其特有的魅力。該縣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美麗西充的建設目標,打響了建設生態西充的戰略。通過實施綠化工程,構建了城鄉生態景觀長廊、開展縣域河道治理、提升城鄉人居環境檔次、建設“城在山中生,水在城中流,林在城中長,園在城中建”的綠色生態體系。沿山潑綠·打造生態長廊近年來,西充縣按照生態立縣,環境優先的發展戰略,加大了對生態建設的投入,堅持道路林蔭化、農田林網化、庭院園林化、荒山全綠化的生態建設目標,在全縣範圍內大力實施退耕還林工程、環城防護林建設、沿山植樹造林、對森林景觀進行了林相改造。林相改造依托生態、人文和園林的三大特色,重點對化鳳山、鳳凰山以及九龍潭風景區山體進行了優化打造。如今,曲徑通幽、風景如畫的化鳳山、鳳凰山公園,其森林茂密、峰巒疊翠,亭台、樓閣掩映其間,景色迷人,形成了一道道生態“綠色長廊”,也成為人們避暑消夏、休閒遊覽的絕佳去處。與此同時,該縣還以經果林為輔,精心對縣城周邊山體進行了整體綠化:在鳳鳴鎮雙龍橋村栽植櫻花2萬株,將其打造為“櫻花之溝”;成功招引四川康馨玫瑰公司投資1.6億元,在張瀾故里打造“玫瑰花穀”;在蓮池、太平、永清等地實施森林撫育項目1萬畝;在蓮池、占山、多扶等鄉鎮荒山造林及公益人工植苗1.5萬畝;在晉城、常林、占山等鄉鎮栽種珍稀林木2萬畝;在扶君、東太、雙鳳等鄉鎮種植香椿1萬畝……目前,全縣綠化覆蓋率達到41.7%。一系列的造林植綠活動,還為西充奪得了“全國綠化示範縣”、“全國木材戰略儲備縣”的榮譽。聚水映綠·激活生態動脈“虹溪河、象溪河變得這麼清,不僅美化了城市景觀,也給沿河兩岸居民提供了一個休閒娛樂好去處。”面對清澈的河水及河道周邊的優美環境,沿河散步的市民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採訪中,記者發現,曾經渾濁的河流,正悄然發生著改變。水被稱為城市的綠色動脈,城因水而興,城有水則靈。針對西充無大江大河過境的現狀,西充人對穿城而過的虹溪河、象溪河進行了“三期”治理。在河道景觀提升上,堅持喬、灌、草搭配,花、藤、石交融,形、體、色映襯的綠化理念,精心打造出生態新城和宜居城市。如今,縣城的虹迷你倉河、象溪河水清魚游、岸綠景美,河的兩岸林成片、樹成行,林水相依……構成了一幅“一河清水、兩岸綠色、城景交融、人水和諧”的畫卷。同時,當年大手筆�動的蓮花湖如今已波光粼粼,岸邊花草吐露芬芳,柳樹與竹林隨風搖曳,休閒步道、沿湖幽徑、亭台樓閣、親水平台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使得蓮花湖成為了休閒的勝景。繼蓮花湖之後,九龍潭風景區又立項修建。治理“兩河”化濁為清,搭壩成湖“無中生有”,突出水的靈氣,彰顯綠的活力,豐富美的內涵。“山與水”是人類親近自然的主要媒介,飽嘗過“無水之苦”的西充人,正在圍繞著“水”大做文章,充分將生態山水、城市公園、人文景觀與河道綠化整治結合起來,打造有山為依、臨水而居的優美生態環境。城鄉植綠·美化生態環境“從安漢大道到譙周大道,一路綠色一路風景,高低灌木錯落搭配,四季花卉交替綻放,讓人賞心悅目。”縣城居民曹瑋對西充縣城的綠化如此描繪,“漫步于蓮花湖畔,呼吸著新鮮空氣,欣賞著優美風光,讓人享受到自然風光的舒適和愜意……”近年來,西充縣按照“人水相親、綠水繞城、依山就水”的生態理念,進行城區公園綠化、道路綠化、單位和居住小區綠化,新增了公共綠地上萬平方米。如此一來,城區綠地不但提升了城市品位,也提高了城區居民的幸福指數。“你看這綠樹鮮花多漂亮啊!路過這裡的人,感覺到如行畫中,心情自然舒暢。”在譙周大道,記者看到,路邊綻放的波斯菊吸引來三五成群的路人,他們一邊拍照,一邊說出了心中的感受。以綠為基,加大投入,讓鄉村也美起來。西充縣以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構建富裕、和諧、靚麗新村為目標,在村莊周圍及主幹道、河渠周邊栽花植樹,構建起“村在山水間,家在花園里”的生態美景,極大地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初步形成了林繞村、村環林的立體綠化景觀。同時,西充縣還將生態建設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強力推進鳳鳴鎮雙龍橋村、義興鎮書房山村等新型農村綜合體的建設,並將其打造成具有休閒旅遊功能的最美鄉村。生態建設提升了現代農業、鄉村旅遊業、產業園區的品位和檔次,由此帶來的生態效應正在不斷被放大。如今的西充,無論你漫步在城區的公園綠地,還是嬉戲于鄉間的詩畫田園,隨處都可以看到綠樹婆娑、鮮花綻放、湖光瀲灩、山清水秀的美景,讓人心曠神怡、讓人流連忘返。mini stor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gusers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