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駿 通訊員 程福明 錢人源今年3月下旬,文件倉在南空航空兵某師牽頭組織的某演習任務中,某型特種機首次實現全時域警巡,標誌著該型特種機具備了24小時全天候空中警戒巡邏能力,在未來信息化戰爭中,在應對行動中,掌握了信息主動權。5月,在東南沿海某演習任務中,該師某型搜救直升機首次開展遠海搜救課目訓練,在演習的數個飛行日,多次刷新最遠航程紀錄。作為全軍首家裝備特種機的航空兵師,該師的空勤人員,自然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們的付出自然也倍加艱辛。剛改裝某型特種機時,面對著密密麻麻的電子儀表和儀器設備,哪怕有著上千小時飛行經驗的空中驕子,也一下子“找不著北”了。沒有教員、沒有教材、沒有大綱、沒有教範、沒有經驗可循,如何讓特種機飛起來,形成戰鬥力,不僅是對專業技術的挑戰,更是對整個訓練模式的考驗。翻開該師的花名冊,數百名空勤中,從其他部隊選調的占80%,新改裝的占86%。這些人員雖然都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但原單位的“慣性”思維也傳遞到新單位,而這些思路與特種機部隊的任務特點顯然不適應。新機改裝中,困難重重、故障頻發,部分空勤人員出現畏難情緒,一些飛行員提出停飛或轉業。為此,該師建起能者上、庸存倉下的競爭機制,讓一批能力素質較高的飛行人才脫穎而出。他們大膽�用新空勤人員參加演習任務,加強對飛行員的戰法訓練,縮短培養周期,錘煉飛行員隊伍在陌生地域和惡劣環境中的作戰能力。面對歷史性的課題與困難,該師拓展組訓模式,硬是闖出一條新路:沒有現成資料,他們帶領技術骨幹編寫新機訓練教程;沒有同型教機,他們組織飛行員在老機型上進行相關基礎課目的摸索練習;缺少訓練時間,他們組織地面模擬練習,將天上的課目來到地面訓練,地面的訓練成果帶到天上檢驗,為改裝訓練打下了良好基礎。在技能評估機制上,他們實行持證上崗制度,按照標準化、程序化、精確化要求,對每名空勤人員的技術狀況進行階段“數字化”評估,合格的頒發上崗證,不合格的進行補差強化訓練,將因人員能力素質弱造成事故的隱患降到最低。近年來,該師擔負的任務從沿海警巡、各類安保到抗震救災,不斷呈現多樣化的趨勢。師黨委意識到,如果以消極保安全的心態開展訓練,或依照過去的訓練模式簡單複制,已不能適應發展需要,必須要走“任務帶動訓練”的路子,在任務中錘煉新員能力,提高打贏本領。目前,該師指揮長、教員等飛行骨幹比2005年增加了3倍多,已改裝完的新飛行員都能執行重大任務。迷你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gusers5 的頭像
    sgusers5

    sgusers5的部落格

    sgusers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