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於四川新聞網 / Cited from .newssc.org/(上接01版)內江市東興區,迷你倉“宜居東興”的打造,帶來物業管理、家政服務、醫療衛生、社會化養老、健身娛樂等社區服務業的同步繁榮。今年前10個月,當地財政總收入同比增長49.2%,其中地方公共財政收入超過去年全年總和。依托產業發展城市,發展產業促進就業,四川的產城融合之路顯現成效: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同比增長13.6%,增速以快于全國平均水平0.6個百分點,重回上升軌道。“新型”,體現于老百姓居住的真實體驗。最近,家住成都市馬鞍東路的張萍生活發生了新變化:路平了、燈亮了,廁所不堵了,房子不漏雨了……小區還是原來居住的那個小區,卻沒有大拆大建,也沒有推倒重來,而是用更低成本的綜合整治,實現城鎮文化傳承、特色風貌塑造乃至城鎮品味。曾經的廢棄工廠,被改造成集旅遊休閒、文化娛樂為一體的城市綜合體;一處處特色老舊住宅,通過綜合整治再度成為民�樂居的所在……規劃引領、交通先行、產業支撐、生態打底、文化為魂,新型城鎮化與文化共融發展,城市“年輪”因此而留下。43.5%,2012年四川城鎮化率仍低於全國將近9個百分點。但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四川並不單純追求速度。用四川省住建廳廳長何健的話說,“快不是目的,關鍵是質量。”後發更要高點起步!人往哪去?錢從哪來?城鎮化建設難題的化解路上,一場波及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改革“破冰”之旅正在開�成都雙流縣興隆鎮瓦窯村的龔華貴原先想都不敢想,有一天他的生活會是這樣的:116平方米的新房取代了曾經的破舊瓦房,新房周圍,醫院、學校、公園、運動場一應俱全。現在,種地的龔華貴幹起了裝修的生意,家庭月收入已經過了萬元。這場意料之外的改變,得益于一場發軔于省會成都的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如今,改革試點的成果正在為四川新型城鎮化建設注入源源不竭的動力;而新型城鎮化建設,又不斷充實著全面深化改革的內涵,進而推動全省經濟社會實現更大發展。以戶籍、土地、社保、社會管理和投融資體制機制為主要內容的系列改革,加速向前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被置於諸多改革議題之首。今年初,四川宣佈在全國率先全面放開戶籍限制,除成都以外,全省大中城市、城鎮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取消限制農民轉儲存市民的人為障礙,基本實現“全開放、零門檻”。同時,全面推動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加快建立戶籍與居住證相互補充、有效銜接的實有人口管理制度。改革成效立竿見影。“我們正努力實現參保繳費、賬戶查詢、關係轉接、待遇領取‘一卡通’。”一個細微變化,出現在四川省人社廳廳長王建軍手中的報表上,表格內,曾經明確標注的農民工參保率已經不見蹤影,代之以城鄉居民社會保障的統一報盤。2013年12月4日,成都宣佈,打破城鄉戶籍壁壘,無論城鎮戶口還是農村戶口,本市戶籍還是外地戶籍,只要年滿16周歲以上至法定退休年齡內的靈活就業人員,只需攜帶身份證或戶籍,就可前往戶籍所在地或就業所在地社保局申請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並可靈活轉移。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也在繼續。今年11月16日,川南首個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正式在內江掛牌。24個鄉鎮的26.8萬戶農戶,共同推開了農村產權改革的“大門”??農民帶著財產進城,內江邁出堅實一步。在南充順慶區,閑置的農村土地被集中起來統一整理、統一對外招商流轉,變成可以生財的“金山”;同樣被盤活的還有廣安、瀘州、攀枝花的1600公頃工礦廢棄土地??充分挖潛、盤活存量,土地利用的不斷變革,正洞開越來越廣闊的城市空間:今年上半年,全省累計批准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項目941個、周轉指標37872公頃,優化了城鄉用地結構。隨著改革的縱深推進,“市場之手”在四川城鎮化進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今年,以下放財權、事權為主要內容的“擴權強鎮”試點在川�動。在宜賓縣,63個小項權利從縣一級下放給首批十個擴權強鎮試點鄉鎮。觀音鎮黨委書記曾曉東說,鎮里利用積累的財政資金和擴權強鎮財稅優惠政策,通過招投標模式滾動開發,已帶動5000多萬元民營資本參與當地城鎮化建設。改革釋放紅利:四川城鄉居民收入已經從2010年的3:1縮減至今年前三季度的2.45:1;新農合醫療保險最高支付限額已調整到10萬元以上,城鄉居民生活品質的差距越來越小。2013年9月13日,四川省政府正式出台《進一步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八條措施》。組建省級新型城鎮化發展專業投融資平台,多渠道籌集舊城危舊房和棚戶區改造資金,加大小城鎮建設投入……更多的利好漸次落地。一條具有四川特點的新型城鎮化發展之路,越走越寬!mini stor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gusers5 的頭像
    sgusers5

    sgusers5的部落格

    sgusers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