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週間展開的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設計年展(POLYU DESIGN ANNUAL SHOW 2013),mini storage曾榮獲「國際諾貝爾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國際級女建築大師ZAHA HADID親手孕育的全新藝術之作賽馬會創新樓(JOCKEY CLUB INNOVATION TOWER)亦逐步開放。遠看如同飛船一般的流線型外觀,已叫人震撼驚歎;走入大樓中,無菌的純白色系加上開放式的設計,增強空間感之餘,亦予人無法言喻的親切舒適。對於處身於寸金尺土的我們來說更是一次全新的感官體驗,這大概就是新時代設計的完美演繹。為讓大家更為了解「飛船」的結構及概念,我們特別跟大師來次貼身訪談,與建築對話。 INTERVIEW WITH ZAHA HADID Z:ZAHA HADID、M:MILK M:2007年,你親身來港任命為賽馬會創新樓(JOCKEY CLUB INNOVATION TOWER)的建築師,這讓我們更為期待項目的誕生。可否跟我們分享大樓背後的概念? Z:香港不同的城市結構層中,表露出這是個擁有多元歷史背景及景觀的城市,因而建構出一種獨特非常的味道。經過多年來的發展,這已成為世上最令人興奮、最複雜及最有活力的城市。我向來的建築均採用新概念、邏輯及方法去探究及組合複雜的元素,同時融匯及配合使用者的需求。賽馬會創新樓是為配合數碼廿一世紀而設計的靈活建築,以配備設計學院創意及多學科環境的流動性和串連性。至於其外觀,則是由香港理工大學現有建築進化而成的,把傳統長柱體塔狀及矮牆融為一體,化成一幢獨立的密封建築。當中可找到不少接連學習設施的內部及外部開放空間,以便提供更多予舉行研討會及大型展覽論壇的公共空間,讓學生、員工及訪客在此討論閒聊,碰撞出新想法和概念。 M:你認為設計最關鍵的地方是甚麼? Z:我及我的團隊從來不會單按照簡要(BRIEF)字面上的意思去解讀建築背後之目的,皆因這不單勾起我們對建築企劃的興趣,更要助我們研究出更新更好的方法,讓使用者可以活用建築空間。而創新樓設計最為關鍵的地方是確保它可以鼓勵溝通;作為設計學院的基地,這幢大樓需要成為思潮湧動及文化交流的催化劑,提供機會予學生探索未知的世界,以及進行新技術及新媒體測試。創新樓的設計概念便由此出發,讓學生和香港理工大學的社群集體對話,互相討論研究,讓人才及創意思維得以延伸擴展開去。因此,內部和外部的開放空間結合內部緊密的結構,建構連接成一條無阻的通道,讓學生可自由通往工作坊及各種空間。同時,不同樓層均設有小型、私密的空間及工作室,讓使用者更容易理解及定位自己所處。這增強了連接及溝通,鼓勵促使新發現的相互作用。 M:你向來在設計過程中都會考量其周遭環境,賽馬會創新樓又如何配合其?育的氛圍/環境? Z:沒錯,這是非常重要的——確保創新樓完全融合於香港理工大學的校園之內是設計最重要的一環。我們努力延伸及演化設計,讓它不單成為香港理工大學的其中一個景觀而已,更嘗試透過它由校園演變出來的流體幾何結構,變成校園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在設計創新樓時,我們首先調查及研究校園景觀、地形及其流通性。及後,利用研究中得出的結果,我們設計了關鍵的連接通道及確保流通性的路線,再由此建構出校園北側這特色建築,相信這種嵌入方式可以確保它與校園保持最密切的連繫。 M:得悉你曾參與不少與藝術相關的建築企劃如美術館GUGGENHEIM MUSEUM及當代藝術中心LOIS & RICHARD ROSENTHAL。設計一幢涉及?育(社會)議題的賽馬會創新樓,對你來說又有甚麼挑戰? Z:建築最終的目的都是滿足大眾所需,所以我希望為使用者?帶來愉快的心情及及讓之有所啟發。我認為建築可以為使用者帶來樂觀之感,讓他們對新思想感到興奮。因而我經常以提供令人振奮的體驗、啟發及激發起使用者熱血為目標,努力追求達到,創新樓亦一樣。我們欣賞每一位設計學生,把他們視為社會上寶貴一員,因此希望透過建築讓學生對校園及當中的空間產生歸屬感。這份義務及責任於一身的歸屬感,可賦予學生有權去探索設計無限的可能性。 M:題外話,記得你曾於以往的訪問中表示為香港山頂設計康樂設施「峰」(THE PEAK LEISURE CLUB)是你最為滿足的建築企劃,可否跟我們分享箇中原因? Z:(笑)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我不能說只有一項企劃令我最滿意,因為每項企劃都代表著我不同時期建築旅程中的新挑戰,所以我為每幢我孕育出的建築感到同樣驕傲。他們self storage是我最喜歡的孩子!不過,你說得對,我對香港的「峰」俱樂部有一份特別的情意結,因為它令我(1983年)首次勝出比賽,獲得肯定,這是我職業生涯開始的原點。當我設計時,我覺得自己就像跨過了建築傳統的門檻,發掘出全新的建築方法。其實俱樂部的設計是非常抽象的,部份的設計嵌入山頂之內,部份設計元素則從山坡上投射出來。我贏得了比賽並獲贈獎金,這肯定了我在倫敦工作室的努力。 M:可否跟我們分享你下一步的計劃呢? Z:建築並不會因時尚潮流、政治或經濟環境而有所影響,它是隨著由社會及科技發展所引發的創新週期之內在邏輯而生。我們使用新的建築方法及物料去設計建立創新樓,加強溝通並順應使用者的需求,相信這非凡進步的設計技術可讓建築師重新開始思考形式及空間。我們亦嘗試把這種新設計及建築技術注入城市規劃之中,容許每幢建築互相連接及溝通,以發展成一個具有高度相關性的城市。隨著建築本身回應使用模式及環境參數的結構,所有建築現在可以為更緊密的社會作出貢獻——為我們這個時代一些重要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KNOW MORE ABOUT THE MASTER! 《Zaha Hadid: Form in Motion》書中揭示了大師由1995至2011年的商業設計,探索建築、城市規劃及設計,深入了解其工作。$199 《Zaha Hadid》本書由MAXXI建築展覽部總監Margherita Guccione親手執筆,把大師的建築以另類角度呈現於讀者眼前。$225 《Zaha Hadid: Complete Works, 1979-2009》本書收錄了大師由1979至2009十年來的所有企劃,由建築至家具及室內設計的深入研究,值得一讀。$375 《Zaha Hadid: Pierres Vives》這幢「有生命的石頭」Pierres Vives是大師標誌作之一,書中深入解構其外觀設計至規劃空間。$429 《Inspiration and Process in Architecture: Zaha Hadid》Moleskine早前推出的建築系列,以專刊方式介紹大師事務所的設計流程,配合十八世紀布衣外皮包裝,值得收藏。$298 / set of 4 售賣點:Page One尖沙咀廣東道3-27號海港城3002號2730 6080 ABOUT ZAHA HADID 伊拉克裔英國女建築大師。1950年生於伊拉克,1972年從黎巴嫩移居至英國,就讀英國倫敦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AA),正式開始學習建築。取得碩士學位後,加入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建築事務所工作,並於AA執?鞭。1980年,成立了自己的建築師事務所。至1983年入選「The Peak Leisure Club」的企劃,引起國際的關注。多年來一直孕育出令人驚豔的建築,如丹麥哥本哈根的Ordrupgaard Annexe博物館、德國寶馬汽車公司中央大樓等。2004年,獲得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其才華受到國際肯定。 WHAT'S NEXT? 上週,國際奧委會宣布日本東京贏得2020年奧運主辦權,讓大家興奮不已。要知道東京於1964年成為亞洲首個主辦奧運的城市,當時其設計正在起步階段,拿下主辦權對日本設計有深遠的影響,結果亦令人相當滿意。去年,日本設計大師安藤忠雄已宣佈「NEW NATIONAL STADIUM JAPAN 日本新國立體育館」將由ZAHA HADID建築事務負責,而這大概就是傳奇大師最為矚目的下一步,亦將象徵著日本現代建築的重生。 大家遊訪大師之作——賽馬會創新樓時,不妨也到位於二樓及四樓的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設計年展 2013,欣賞畢業同學們的設計作品。 「DESIGN MOVES.」理大設計年展2013 日期:即日起至2013年9月22日(星期日) 時間:星期一至日11:30至20:30 地點: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創新樓——紅磡育才道11號查詢:2766 5454 / sdmktg@polyu.edu.hk text:emily photo:c Edmon Leong (edmonleong1.sites.livebooks.com)、Zaha Hadid Architect、roy (interior)、jason (product) design:KeNNy迷你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gusers5 的頭像
    sgusers5

    sgusers5的部落格

    sgusers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