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料照片 上海國際馬拉松賽組委會供圖快走、奔跑,迷你倉已經成為上海濱江的一道風景。 本報記者張馳攝 本報記者 陸綺雯 深秋的上海,有時氣溫很低,但沈巧麟還是會堅持每周兩到三次的跑步鍛煉,或是一個人跑,或是參加企業組織的約跑活動,結識更多跑友。保持這樣的運動習慣已經三年多,他發現,近來跑友圈里的人越來越多了。 這一發現並非偶然。 2011年,中國一共舉辦了22場馬拉松,2012年,這一數據上升到了33場,參賽總人數超過50萬人次。今年,全國慢跑愛好者迎來了至少44場馬拉松比賽。 馬拉松越來越熱,進入第18個年頭的上海國際馬拉松賽 (簡稱上馬賽),熱度也直線上升。 沈巧麟,去年參加了上馬賽半程馬拉松項目,並跑出了1小時39分鐘的好成績,今年決定挑戰全程馬拉松,“我給自己定的目標就是跑完全程,沒有限定時間”。他告訴記者:“喜歡跑步的人確實越來越多了,今年上馬賽的報名特別火,他的好幾個跑友沒趕在第一時間報名,就再也報不上了。 ” 贊助商眼中的馬拉松熱: 樂趣不止在賽道上 本報記者 陸綺雯 本報實習生 楊妙丹在這股馬拉松熱潮中,標榜自己“是一家跑步公司”的耐克不會缺位,它是去年和今年兩屆上海國際馬拉松賽最主要的贊助商之一。耐克大中華區傳播總監黃湘燕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們希望跑步可以成為經濟發展起來之後,城市生活形態的一種選擇,也可以形成一種文化。 耐克與跑步這項運動結緣甚久。公司的兩位創始人,一位是田徑教練,一位是運動員。從1964年草創藍帶體育用品公司(BlueRibbonSports),到1972年共同創辦耐克體育,出身俄勒岡大學的田徑教練比爾·鮑爾曼和運動員菲爾·奈特一直希望可以通過技術更新改進運動裝備,幫助運動員提高成績。鮑爾曼太太的“華夫餅”早餐帶給鮑爾曼教練靈感,鬆軟而富有彈性的“華夫餅”跑步鞋外底由此誕生。另一方面,鮑爾曼還醉心于“慢跑文化”的研究,1967年,他在美國發行了《慢跑》一書,超過100萬冊的發行量在全美掀起了一股慢跑健身風潮。 慢跑,這種始終與健康相結合的運動,在都市人高壓的生活狀態中始終能給人帶來正能量,於是在經濟發展起來之後,它逐漸成為人們業餘生活形態的一種選擇。 說起耐克結緣“上馬賽”,黃湘燕認為這是 “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首先,“上馬賽”有更多贊助商參與其中,是賽事運作日漸成熟的表現;其次,去年開始參與“上馬賽”是非常榮幸的事,由於耐克的大中華區總部就在上海,今年,雙方更是達成了三年的合作計劃;第三,“上馬賽”的報名一年比一年火,跑步運動已經成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 在國外,耐克也是�多知名城市馬拉松賽的合作伙伴。2004年開始,耐克就在美國舊金山舉辦女子馬拉松賽,10年來,該項賽事吸引了成千上萬女性參賽者,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女子競跑賽事,至今,該賽事已經為美國白血病與淋巴癌協會籌款超過1.43億美元。 2008年起,耐克又贊助了全美第二大馬拉松賽事——芝加哥馬拉松賽,這項比賽有4.5萬名跑友參加。 此次“上馬賽”前,耐克公司特別安排了一項連續八周的跑前訓練,該課程為第一次挑戰半馬或全馬的選手準備,訓練中有專業的教練講解賽前飲食、訓練規劃等內容,可以幫助選手熟悉比賽,為完賽做好全方位的準備。這一訓練每期提供的100多個名額相當受歡迎,供不應求,此外,還有一個雖小但很貼心的準備,在耐克為3.5萬名參賽選手提供的跑步裝備中,女性參賽者將會得到一件專用的運動內衣,這在以前是沒有過的。“從這點也能看出來,‘上馬賽’越來越專業了。 ”黃湘燕說,比賽當天有國外的跑步團體來到上海與國內的跑者交流,即使沒報名參賽,跑步愛好者也能參與到“上馬賽”,“上馬賽”的樂趣,不僅僅只在賽道上。 社交媒體的介入也是讓跑步變得更多人愛的重要原因。黃湘燕拿出自己的手機,打開Nike+的App,與記者分享。 Nike+是一個跑步社區,能夠讓跑者記錄、測量、對比及分享他們的跑步經歷,據透露,Nike+在中國的下載量已經達到258萬,11月11日最新上線的耐克微信公�平台,在短短十天時間里,就得到了1.7萬用戶的關注,形成自發的跑團957個。在黃湘燕看來,“當個人的數據變成社交平台的一種分享,這不僅僅是一種記錄,也是一種激勵,激勵人們不斷自我挑戰,誰都想要跑得更快、跑得更遠。 ”未來,隨著從外灘到徐匯濱江沿線的貫通,一條稱得上申城最美、可以一覽無敵江景的跑步路線呼之欲出。在那裡舉行上海國際馬拉松賽如何?黃湘燕說,那肯定很棒!“在那種環境下,你會覺得不跑太可惜了。我們城市裡就是要多些這樣的地方。”“上馬賽”未來可能會有更多驚喜,更多跑者可以通過參加馬拉松來更多地瞭解這座城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守夜帳篷只為一個參賽名額,“上馬”人氣擋不牢1個多月前的10月21日,上馬賽本年度賽事最後一個項目——10公里跑報名日。路跑愛好者高漲的熱情超出外界想象,位於淮海中路的現場報名點,前一天晚上就有人支起帳篷徹夜守候,工作人員凌晨 2點就開始為排隊者預檢發號,組委會清晨 6點多就不得不對外發佈公告,3500個現場名額已滿。而上午 9點網絡報名一經開放,上馬官網一度因點擊率過高癱瘓,1500個名額隨即也被搶空。 今年的上馬賽特意增加了名額,由去年的3萬人增至今年的3萬5千人,增加的5000個名額全部用于新增設的10公里跑。這樣一來,升級為“金標賽事”的上海國際馬拉松賽就擁有馬拉松 (42.195公里)、半程馬拉松(21.0975公里)、10公里跑和健身跑4個大項。而今年前面3大項目報名額滿耗時之短,均創歷屆之最。 上海實際上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每年都舉辦市級馬拉松賽,但賽道、項目等一直沒固定,每年變化很大。直到1996年,上海國際馬拉松賽舉辦,此後賽事的名稱、項目(設全程、半程馬拉松及健身跑)被固定,直到現在。 辦賽之初,上海馬拉松的人氣遠遠不如現在。當時組委會每年都要提前到各區、各街道去動員,去拉人。辦了一些年,覺得有必要讓更多的外國朋友參與到這項國際性賽事中,就去碧雲社區這類“洋文件倉民”比較多的社區擺攤做宣傳,鼓勵大家參與。從2003年、2004年開始,上馬賽的人氣才真正旺起來。數據顯示,2003年,參與上馬賽全程馬拉松項目的人數從之前的一兩百人增加到351人,2004年更是一躍達到898人,上馬賽迎來春天。此後,1000、2000、3000、4000、5000……上馬賽“衝刺入夏”。 上馬賽慢慢積累的人氣也來自于跑步這項運動越來越受歡迎。舉個最直觀的例子,目前國內最大的跑步網站跑吧,2010年時還只有3萬名會員,一年後,跑吧的活躍會員達到8萬,進入2013年,其活躍會員超過11萬。迅速增加的跑者還活躍在豆瓣跑組、樂跑、愛跑步網、自由馬等民間團體內,此外,一些品牌俱樂部如李寧iRUN跑步俱樂部、新百倫跑步俱樂部、TNF跑友會、耐克訓練營等也聚集著�多跑友。中國最近五年來的各項體育調查也都顯示,跑步是參與人數最多的運動健身方式。 正是在這樣廣泛的群�基礎上,馬拉松越來越成為跑者們追求的目標。不過,記者疑問的是,去年廈門馬拉松參加者達8萬人,台北馬拉松更是吸引近10萬人。上馬賽目前僅3.5萬人參賽,組委會為何沒有選擇擴容? 賽事組委會官員回答:“之所以沒有放開,還是為了給參賽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從而保證賽事品質。 ”高水準的馬拉松比賽往往都是“一票難求”。在耐克公司內部,上馬賽的名額也是爭搶非常激烈,六七個報名者中只有一個能參賽。不過,參與上馬賽的途徑不止參賽一種,比賽當天,走上街道,為跑者吶喊助威也是一種極好的參與。 正是基於對品質而不是規模的追求,2011年和2012年,上馬賽連續兩年創造了三個全國之最:外籍參賽者比例最高、冠軍獎金最高、比賽完賽率最高。資料顯示,去年,共有來自76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多名外籍選手參與上馬賽,占總報名人數的1/6。今年年初,上馬賽更是雙喜臨門,不僅再度榮膺年度中國馬拉松金牌賽事,且首度獲評國際田聯路跑金標賽事。 路跑產業享受跑步熱的紅利,關鍵看如何跑“後半程”馬拉松熱並不難理解。首先是有了一定比例的體育人口,其次是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馬拉松熱,其實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體現,也是需求提升、生活方式轉變的結果。而且與其他運動相比,跑步有著低門檻的天然屬性,與球類等室內項目偌大場館一次只能十幾人最多幾十個人上場相比,跑步或許只需要你動起來,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隨地參與,也更容易和消費者的生活方式發生關聯。 就宣傳城市形象而言,馬拉松這項運動有其獨有的優勢:比賽場地是室外的街道,參賽人數最多,比賽區域最大,比賽時間長,一旦達到“金標賽事”,比賽必須向全世界直播,這些優勢都是其他項目所不具備的。 更讓城市主辦方有動力的是,馬拉松賽事不僅全方位展示著一座城市的風采,也能全方位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目前,中國年人均體育消費只有100元人民幣,歐美年人均體育消費通常在300美元-500美元之間。而據國家體育總局估算,未來幾年,隨著跑步等體育產業的興起,國人存在的體育消費空間令人期待,“這將是一個2萬億元人民幣規模的市場”。 黃湘燕認為,體育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而體育經濟絕對會給城市經濟帶來正能量。 上馬賽組委會官員透露,組委會每年都會找評估公司對上馬賽進行評估,但目前評估幾乎都集中在賽事本身。 “上馬賽舉辦了18屆,出于賽事發展階段的考量,我們首要考慮的是如何把比賽質量搞上去,因此評估幾乎集中在賽事規範度、各項服務保障的細緻程度等方面。至於馬拉松對城市產生的經濟效益,過去幾乎沒有這個意識,而近幾年,市政府也好,組委會也好,開始把注意力放到這一點上。 ”事實上,很多證據都能證明馬拉松的確為城市帶來了經濟效益。在這一點上,國外的馬拉松賽事超前了很多。國外有專門的評估機構,對馬拉松經濟採用專門的模式、模塊,建立數據庫進行評估,馬拉松拉動了多少旅遊經濟、帶動了多少城市建設、推動了多少產業發展,等等,都會有完整結論。 “雖然目前國內還沒有如此專業的評估機構,但我們目前正在著手尋找和建立一個適用的馬拉松經濟評估機制。 ”相關官員這樣表示。 根據波士頓調查公司的研究,到2020年,中國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在2萬美元以上的人口會從現在的約1.2億上升至2.8億,占中國總人口的20%左右。當人們對生活的關注重點從基本的衣食住行慢慢轉移至健康生活,慢跑作為做簡單的運動方式之一,也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 經濟的發展,生活質量的改善,讓更多人意識到運動和健康密不可分,普通民�的健身意識被喚醒了,尤其是2008年的奧運會,更可謂一個轉折點。黃湘燕認為,奧運會在全中國掀起了全民運動的熱潮,也正是在北京奧運之後,耐克發現喜歡跑步的人越來越多,也正是從那時候開始,耐克在中國許多城市組織10公里跑等更長距離、更專業的比賽。 “當我們把APP、微信等新媒體手段引入,跑步不僅可以‘獨樂樂’,而且可以‘�樂樂’,分享讓更多人有了參與的熱情。 ”當跑步也是一種社交,其經濟價值更加不可估量。由全民跑步引發的路跑產業正大步向前,無論是運動裝備商、賽事贊助商還是各種相關行業都享受著跑步熱的紅利。一個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曾被籃球裝備“壟斷”的央視體育頻道黃金廣告時段,現在出現了越來越多跑步產品,我們也不難發現,幾乎所有體育品牌都已涉足跑步領域。 “就連一些非運動品牌也擠了進來。 ”黃湘燕說,這次上馬賽的贊助商,除了像耐克這樣的運動品牌之外,還有非運動品牌的身影,他們在致力讓跑步成為更多人健康生活一部分的同時,也為自己的商業版圖增添更多砝碼。 看得更遠些,路跑甚至還催促著城市建設、環境產業的發展,因為跑友們需要更適宜跑步的場地,需要更好的空氣質量。 未來,馬拉松期待挖掘更多經濟潛力。其實,我國現在的馬拉松賽“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統計顯示,經濟總量GDP排名前十名的國家,與馬拉松舉辦場次最多的國家,兩者基本是對應的,而在前十名當中,我國的場次最少。差距也是一種潛力,關鍵看我們如何跑“後半程”。投資、消費、出口,被喻為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而馬拉松,是否可以成為第四駕呢? 存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gusers5 的頭像
    sgusers5

    sgusers5的部落格

    sgusers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