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提供給我們的物質財富足以滿足每個人的需求,存倉但不足以滿足每個人的貪慾。”這句名言廣為人知,談及中國的樓市現狀,潘石屹在2013年博鼇亞洲論壇上引用了甘地的這句話。潘石屹說,人人有住房是可以實現的,人人有別墅是不能滿足的。甘地的這句名言很有普遍意義。這句話可以成為一個方針,人類社會的供給方針:滿足需求,不滿足貪慾。這個方針,今天有用,明天有用;發展中國家有用,發達國家也有用,要持之以�地執行下去,就是有朝一日人類可以到別的星球上去生活,也要執行。這個方針的一面是滿足需求,人類生存的衣食住行的基本物質需求要滿足,地球也滿足得了,這是天經地義的,是國家的責無旁貸,也是今天我們孜孜以求的。我們國家一前一後有過兩大方針,一叫發展生產保障供給,此在前,簡單明白,發展就是為了生活;一叫不斷滿足人民群�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此在後,更具體更明確,不僅是滿足物質需求,還要滿足精神文化需求,還明確需求是動態的,不會停止在一個水平上,會不斷滿足,滿足得更好更好。這兒的滿足是一個強大的推進器,不斷把需求推向前進。今日的餐桌、彩電、手機、網絡、PM2.5,記錄了前進的足跡。這個方針的另一面是反對貪慾,是說人類貪得無厭、脫離實際違反科學的種種慾望,不能滿足,要禁止,這是自存倉醒的明智之舉,是對滿足需求的補充和保證。供給要遵循兩個原則,一是可能,二是科學。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無限止索取會彈盡糧絕,滿足需求要建立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有取有予,取與予處於良性循環之中,人吃五穀雜糧,種子要留足。自然存在於相互聯繫的生態之中,是一個有機整體,索取違反科學,會破壞生態,最終葬送人類自己。人類吃貪婪之苦,已是屢見不鮮。長江刀魚在說,昨天人類吃我太多,今天你們吃不到了。大氣在說,灰蒙蒙的天,是人類自作自受。需求與貪慾需要鑑別。可以看到,生活中的需求與貪慾,並非黑是黑白是白一清二楚,常常是黑白相間相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貪慾常常頂著需求的帽子招搖過市以售其奸。森林的砍伐、耕地的減少、水面的縮小、一類水的幾近消失,就是在多打糧食滿足民以食為天的旗號下堂而皇之實行的。多年前熱過,今日就絕跡了嗎?不見得。君不見,今日多少城市在發展旅遊的旗號下,在大造主題公園、人工濕地,翻造古董、新建名勝古跡,骨子裡是一回事,三十年前造地,三十年後造境,都是違反生態的貪慾。一個社會有需求與貪慾的抉擇,每一個人也有需求與貪慾的取捨。滿足基本需求,生活過得更好一些,這同樣是權利,也是幸福、光榮;而貪慾,無休止的貪慾,就越過了基本需求,在禍害社會的同時也禍害了自己。迷你倉新蒲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gusers5 的頭像
    sgusers5

    sgusers5的部落格

    sgusers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