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因規模龐大,迷你倉銀行常被稱為金融機構中的“大象”。但日漸風靡的互聯網金融,正用其無所不在的觸角,觸碰並蠶食“大象”的利益。“21世紀,傳統商業銀行將滅亡。”這句比爾·蓋茨的預言,現在已成為互聯網巨頭馬雲的口頭禪,也讓中國的銀行家寢食難安。因為,這群“大象”也如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一樣,面臨著一個嚴肅的問題:進化,還是滅絕?☉記者 金蘋蘋 ○編輯 于勇衝擊2013年11月14日,無數人看似平淡無奇的一天,卻值得中國互聯網金融業界銘記。就在這一天,天弘基金發佈公告稱,專為餘額寶設立的“天弘增利寶貨幣基金”最新規模已經突破1000億元,成為我國基金史上首只規模破千億的基金。而其超過2900萬的開戶數,也是國內目前開戶人數最多的基金。僅在三天前,“雙十一”讓支付寶的交易總額定格在350億元,更讓�多傳統的金融產品成了互聯網上的銷售贏家:在這場網購狂歡中,國華人壽、生命人壽和易方達基金的互聯網金融店鋪進入了淘寶銷售額過億的“超級俱樂部”成員,互聯網金融一躍成為“雙十一”當天最活躍的成交產品。互聯網金融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卷起一股衝擊傳統金融行業的大潮。在這股浪潮中,大有得互聯網者得天下的意味。傳統金融行業中的各家機構,也紛紛與“互聯網土豪”做“朋友”,參與到這一場變革中來。最先做出應變的是基金業。以天弘基金聯手支付寶推出“餘額寶”為開端,基金業通過各種渠道為自身的產品植入了互聯網基因——比如同第三方基金銷售公司合作推出各種“活期寶”、“定期寶”、“現金寶”、“收益寶”、“盈利寶”等產品,在網絡渠道上搶奪短期理財產品的市場份額;華夏基金與百度合作,推出“百發”的當天甚至造成網絡“塞車”;光大保德信基金聯手銀聯商務的“天天富”平台,盯上了中小商戶們的短期閑置資金,試圖通過“天天富”搶佔這一尚未被其他同業發現的“藍海”。而保險公司雖然沒有推出“各種寶”的優勢,卻也在這次“雙十一”中賺足了眼球。收益率達7%的“華瑞2號”,尚在預熱的11月9日,開賣僅僅10分鐘,成交金額即突破了1億元。相比起基金和保險的熱鬧,銀行留給人們的是一個黯然的背影。雖然在11月4日,廣發銀行曾廣而告之要在“雙十一”開賣旗下的“高富帥”、“白富美”和“土豪金”系列高收益理財產品。高達5.5%—7%的預期年化收益率也一度吸引了無數網友的眼球。但出人意料的是,“雙十一”尚未開始,廣發網上營業廳中的理財產品卻全部下線。即便是早在2012年就已在天貓開設了旗艦店的交通銀行,此次“雙十一”中也沒有發售任何理財產品。應對“最近我的生活,全部都是加班。”張嵐是南方一家農商行的電子銀行部門工作人員,在她的微信朋友圈里,近期對於加班的抱怨比較多。而讓張嵐加班的原因,就是她所在的銀行正在謀劃業務創新,“現在的互聯網金融那麼火爆,銀行再不跟進,遲早會被客戶拋棄。”張嵐所在的銀行只是眼下銀行業界的一個縮影。在這場洶湧襲來的互聯網金融浪潮中,越來越多的中小銀行首先感受到了“寒意逼人”,體量巨大的金融“大象”開始應對新技術新趨勢的衝擊。在餘額寶火遍市場之後,最先向其“宣戰”的是民生銀行。面對傳統金融行業的攪局者阿里巴巴,民生銀行選擇了與其“聯姻”開展合作。9月中旬,民生銀行的一則公告稱,其與阿里巴巴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約定在資金清算與結算、信用卡業務、信用支付業務、理財業務合作、直銷銀行業務、信用憑證業務、互聯網終端金融、IT科技等方面開展戰略合作。根據當時披露的信息稱,民生銀行將在淘寶開設旗艦店,並推出針對淘寶用戶的專屬理財產品,實現專屬理財產品及其他適宜產品的展示和線上銷售功能。物理網點不多的廣發銀行,也將互聯網金融提升到了該行的戰略層面,並準備與阿里巴巴在網上營業廳等方面開展合作與試水,並計劃在這個平台上推出一系列創新金融產品。除了阿里巴巴這一平台,也有銀行將目光瞄向了其他大型互聯網企業平台。“比如蘇寧易購,就是我們銀行目前在考慮的一個對象。”某南方股份制商業銀行人士向記者透露。而此前牽手基金公self storage意圖在“天天富”平台上大展身手的銀聯商務,另一隻手卻挽上了銀行的臂彎。銀聯商務向記者透露,由於在十幾年的經營過程中,其掌握了海量的市場信息資源,因此今年下半年以來,基於大數據服務的理念,銀聯商務已經嘗試與多家銀行合作為其合作商戶提供融資服務。“現在的P2P業務迅猛發展,銀聯商務也利用自身優勢開展了一些創新的融資業務。例如銀聯商務與中信銀行合作的POS商戶網貸業務,相對於傳統的貸款,商業銀行運用銀聯商務信息和數據發放的貸款目標明確、手續簡便、流程簡化,受到商戶的熱烈歡迎。而與光大銀行合作發行的商戶資金信用卡也已在運作當中。”不但如此,銀聯商務宣稱,“天天富”也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在引入基金公司後,未來還會開放接入銀行、保險、信托等機構的理財產品。至於另一塊在今年火爆異常的互聯網金融業務——P2P,具有天然優勢的銀行也正在火速“搶佔山頭”。目前,除了招商銀行正式開展了P2P業務外,有報道稱,建設銀行、農業銀行、浦發銀行、廣發銀行等銀行的P2P平台也在積極籌備中。“銀行的風險控制經驗豐富、業務流程又規範,加上自身的客戶資源優勢,相信一旦銀行介入P2P業務,目前很多的P2P平台都將做不下去,行業面臨著洗牌。”某股份制商業銀行的郭先生說。困惑相對於基金業的“船小好掉頭”,身為龐然大物的銀行在向互聯網金融轉型的過程中,有時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雖然已有民生銀行、廣發銀行同阿里巴巴“牽手”案例,“但是這樣的模式是否可以無限複制?優質的互聯網企業數量有限,如果所有銀行都和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合作,豈不是又回到了原點?”身為某國有商業銀行理財師李先生對此有點懷疑。在他看來,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改變了傳統銀行的銷售模式——從線下到線上。“盡管網上銀行也是一種基於互聯網技術產生的銀行服務,但是它針對的客戶群體僅僅是銀行原有的客戶,對於其擴展客戶群體並無太大作用。”然而互聯網金融卻不一樣。對接了擁有海量客戶群體的互聯網企業後,銀行面對的可能是一片新客戶的“藍海”。張嵐的困惑也來自于此。相比較其他規模較大的銀行,張嵐所在銀行的網上購物商城尚處於籌建階段,“除了開發適合互聯網金融發展方向的創新產品,眼下我們還非常重視自身互聯網購物平台的建設。”而這樣的平台,在目前來看,除了一部分小銀行外,很多銀行包括部分城商行都已經具備。據業內人士介紹,基於信用卡分期業務設立的銀行(信用卡)網上購物商城,已經成為各大銀行為持卡人提供增值服務的平台之一。“眼下部分發卡量較多的銀行,也確實在考慮利用自身平台來推進互聯網金融業務。”李先生向記者透露,“如果那幾千萬的持卡人都到銀行自身的網上商城購買互聯網金融產品,體量也是巨大的。”不過張嵐還是不解,“客戶還是原來的客戶,而且對於中小銀行來說,擁有的客戶數量不夠多,構建這樣的平台來發展互聯網金融業務有什麼意義?”這也意味著,在進行互聯網金融業務轉型的過程中,如何創新業務和服務模式以吸引更多的客戶,將是銀行面臨的最大挑戰。當然,困惑還不止這些。強調風險控制的銀行業內人士對於當前“野蠻生長”的互聯網金融,有些“看不懂”。“就拿P2P業務來說,不斷出現一些公司發生擠兌潮的案例。”郭先生說。事實上,在�多銀行業內人士看來,互聯網金融業務火爆的背後,更多的風險正在積聚。P2P業務自不必說,就連業界的標兵“餘額寶”,眼前的風光也並不意味著其未來一定美好。“餘額寶”火爆的重要原因,在於其用超強的流動性收穫了中長期金融產品的收益。“但是這種情況並不可持續。”郭先生分析稱,“餘額寶當前的高收益與市場目前資金面緊張關聯度很大,一旦流動性充裕導致資金價格下跌,餘額寶能否繼續‘當紅’就值得懷疑。”美國版“餘額寶”的案例就值得借鑒。早在 1999 年Paypal就推出了全球第一隻互聯網基金,由巴克萊負責運營管理,在2007年其規模一度達到10億美元。但全球金融危機後,Paypal規模不斷縮水,在補貼用戶長達兩年後,于2011年7月關閉了貨幣市場基金。迷利倉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