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王小波用他短暫的生命給世間留下了豐厚遺產。他的作品對我們生活中所有的荒謬和苦難作出最徹底的反諷刺,新蒲崗迷你倉他用冷峻的目光,審視事物本質及內在衝突,從人性角度上構建理想的道德標準,而他的幽默辛辣更是恰到好處。為了能再次見到這位大師,聽到他針砭時弊的言論,成報記者搭乘時光機來到他北京的家中。記者懷�忐忑的心,「咚咚」敲門,只見王小波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夾�煙,左手輕輕打開了門,開口道,「等你多時了……」如他跳達的文字那般親切有趣。在他的帶領下,來到書房,他的書房非常簡單,除了藏書,便是一台大大的電腦,他每天程式設計和寫作的時間排得很滿,但他仍懷�對新時代的強烈好奇,毫不猶豫地抽空接受了記者的訪問。關於社交網絡成報:隨�互聯網和社交網絡的發展,人們愈來愈習慣用微博等工具來表達意見,言論審查與控制難度加大,您如果活到現在,願意使用微博嗎?王小波:我一定會用。我們這一代當慣了「沉默的大多數」,在公共領域失聲,後果是非常嚴重的,我至今無法忘記文革時是非顛倒的場景。我很高興我所喜歡的互聯網技術讓人們能夠自在發聲。成報:但網絡上的資訊良莠不齊、真假難辨,您如何明辨是非?王小波:我最害怕成為一個只知道明辨是非的人,道德判斷不是我的強項。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大家有不同的聲音,我都去聽聽,自然會有自己的判斷。成報:但是假消息會帶來恐慌和負面情緒,對社會穩定不利,政府也一直以此為由加強網絡言論監控和實名制,您覺得有沒有必要實行網絡資訊過濾?王小波:我只是擔心那些壞消息會被率先過濾。網絡資訊就算不一定全對,至少不會培養出花剌子模的君王——獎勵送好消息的人,處死帶來壞消息的人。世上不可能只有好消息,如果只想聽好話,那麼往往只能聽到虛假的資訊。成報:被封殺的有很多都是外國網站,也有一些是所謂「公共知識分子」的微博。網絡上「論戰」沿襲了文革鬥爭王小波:當年國學和儒學熱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這種學問背後的統治魔力,而有些中國人發現自己的統治權威因為西方人或公共知識分子的活動而喪失時,就會仇視他們。其實我很願意成為一個「公共知識分子」,我的雜文基本上也在幹這個事兒。成報:如今知識分子或是其他人士的論戰主戰場也搬到了網絡上,但是論戰的方式仍然以粗暴的攻擊和批判為主,您覺得這是為甚麼?王小波:我覺得這仍然是沿襲了文革鬥爭的習慣,大多數論戰都會由平等的討論轉為道德批判,不是爭誰對誰錯,而是爭誰好誰壞。這種氣氛一直使我膽寒,如果我在網上跟別人討論問題,最後卻變成了道德之爭,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逃到安全距離之外,然後再好言相勸:算了罷,何必呢?成報:您的看法很精采,如今您的擁躉愈來愈多,很多人自稱為「王小波門下走狗」,遺憾於無法在現實中與您相逢。而選秀熱也造就了一大批狂熱粉絲,明星所到之處,粉絲夾道歡迎。您認為您的崇拜者和明星的粉絲是否有共同之處?王小波:或許有吧,還好我不用在現實中遭受他們的圍追堵截。我覺得狂熱的「粉絲」其實是另一種被洗腦,思想的自由完全束縛在一個偶像身上,其實是很可悲的。這是一種隱性而力量更強大的思想控制。關於愛情成報:您的文學創作受到很多年輕人的喜愛,您的愛情故事也讓人豔羨不已。尤其是李銀河女士出版了你們當年的情書集《愛你就像愛生命》之後,您當年的情書成為情人間傳誦的經典,請問您願意自己的情書被出版嗎?自己覺得最動人的愛情應是怎樣?王小波:我的情書本來就是寫給我老婆的,既然她願意出版,那是她的權利。在我看來沒有所謂最動人的愛情,我喜歡各種各樣的愛情,正如羅素所言:「須知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而最最真摯的愛情可以拯救一個人。成報:那您是否認同真摯的愛情不一定需要發生在異性之間?王小波:是的,我和李銀河女士曾一起做過關於男同性戀者的社會調查。說實話,我很同情他們,在充滿歧視和限制中很難充分享受愛情和性愛的每秒。成報:現在全球都掀起了撐同性戀遊行,美國最高法院也剛作出同性戀婚姻合法的歷史性裁決,您是否感到鼓舞?王小波:我很高興看到有這一天,人的自由選擇是最寶貴的,希望這也能在中國發生。成報:您的遺孀李銀河女士和當代作家馮唐在微博上互動密切,私交甚好,甚至有人猜測他們之間發生了「忘年戀」,您能容許這樣的愛情嗎?王小波:我很了解我老婆,她純粹是欣賞馮唐的才華,無論如何,我都希望她幸福。當然,我不反對「忘年戀」,老年人和年輕人一樣有追求愛情的權利。愛情不應被標準mini storage桎梏成報:記得您曾經說過自己其貌不揚,但您仍然獲得了理想的愛情,而現代人往往屬於「外貌協會」,擇偶時很看重外形條件,所以整容愈來愈流行,您如何評價外表在愛情中的作用?王小波:追求美男美女是人的天性,但對我來說美麗的靈魂比美麗的外表有更強的吸引力,我也很感謝我老婆選擇了我,畢竟我可不想一直當男光棍。成報:那您怎麼看時下流行的相親節目和閃電速配?王小波:現在人們結合的速度愈來愈快,要求愈來愈具體,但浪漫有時必須慢慢來,愛情也不應被任何標準所桎梏。關於文學創作成報:您是理科生,又能寫小說,現在很多人說如果理科生都來搞文學創作的話,文科生恐怕就要丟掉飯碗了,您認同理科生在文學創作上有獨特的優勢嗎?王小波:我覺得理性思維對於寫小說是有裨益的,我喜歡程式設計,也喜歡寫小說,很多理科生可能也是如此。過去只有文人才搞創作,現在理科生也創作,大家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新鮮的作品。成報:莫言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在國內掀起了一股「莫言熱」。而您曾被認為是中國最有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之一,您的文學成就甚至在您在去世之後獲得了更廣泛的認可,您會不會因為未能獲得諾獎而遺憾?王小波:我寫小說不是為了拿獎,完全是興趣。莫言拿諾貝爾文學獎如果能激發人們對於文學的嚮往,就是好事。我唯一遺憾的就是心臟病發作太早,如果我能活到現在,看到眼前這個世界,肯定能寫出更有趣的作品。成報:您寫過您在文學上的師承是翻譯家查良錚先生,您同時又深受西方文學家,如羅素和蕭伯納等人的影響,還有人將您比作中國的卡夫卡,那麼您自己最願意成為甚麼樣的作家?王小波:這些都無所謂,如果一定要選的話,我最願意做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不迎合讀者,特立獨行成報:除了小說之外,您還寫過獲獎劇本,時下最火的編劇是于正和郭敬明,他們編劇的作品賺得盤滿缽滿,但卻是叫座不叫好,您認為假若您來擔綱編劇、製片或導演的話,能超越他們嗎?王小波:我編劇和寫小說、寫詩一樣,主要從我自己興趣出發,不會太考慮別人是否能夠接受,所以可能不會像于正和郭敬明那麼火爆,但我個人認為他們的創作離一流的文學作品還有很大的差距。成報:高考剛結束不久,許多高考作文題缺乏常識,容易給考生造成混亂,比如被網友吐槽的「一群色彩斑斕的蝴蝶」會生活在山洞�嗎?南京林業大學的蝴蝶專家鑒定照片之後,表示這絕對是蛾子,而且是夜蛾的一種。您以前寫作文遇到過這種尷尬嗎?王小波:我小學五年級的一篇作文被選作範文,當時的小學語文老師可說是我寫作生涯的第一位伯樂。但現在的作文題出題風格大不一樣了,有時我很難明白那麼長的題目究竟是甚麼意思,為甚麼那麼容易寫跑題。至於缺乏常識的問題,我覺得這證明了語文老師多學點理科知識、少想當然是很有必要的。成報:中國如今國力強盛,「中國夢」一詞越來越流行,您對此有何見解?王小波:「中華文明將拯救世界」這句話我聽得很多,小時候在雲南插隊,真以為可以去解放緬甸的受苦人,幸好沒幹這件傻事。中國人喜歡瞎浪漫,想讓中國的光芒普照世界,有強烈的救世情結,以解天下於倒懸為己任,現在又舊話重提。對我來說,我只想做成一些事,比如寫好的小說,我覺得如果每個普通人能踏實做點事,比這樣手淫中國文化,意淫全世界要好得多。採訪結束,記者還在深感幸運,能親眼見到王小波,告訴他自己有多喜歡他的文字和思想時,王小波已埋首電腦桌,開始鼓搗記者完全不懂的程式設計語言。記者想提醒他,久坐電腦前對身體健康不利時,又想到他那如櫻花一般短暫卻燦爛的生命,只能會心一笑,默默離開。(以上為類比內容,如有雷同,純屬巧合。)【人物簡介】王小波(1952-1997), 當代著名學者、作家,被譽為中國的喬伊絲兼卡夫卡。出生於北京一個革命知識分子家庭,經歷過知青下鄉,二十五歲時與社會學家李銀河相識並戀愛結婚。王小波的文學創作獨特,富於想像力之餘,卻不乏理性精神, 代表作品有「時代三部曲」——《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以喜劇精神和幽默風格述說人類生存狀況的荒謬故事,並透過故事描寫權力對創造欲望和人性需求的扭曲及壓制。唯一一部電影劇本《東宮西宮》(改編自同名小說)獲阿根廷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並且入圍1997年的坎城國際電影節。四十五歲時因心臟病突發辭世,其妻李銀河在悼文中稱小波為「浪漫騎士」、「行吟詩人」及「自由思想者」。撰文/實習生鄭子琳 記者李允灝self stor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gusers5 的頭像
    sgusers5

    sgusers5的部落格

    sgusers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