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mini storage 省農科院與新都區政府在省農科院泰興基地舉行“院地合作”暨授牌儀式。此次“院地合作”,雙方將在糧經復合產業推進、新都柚提質增效、農業科技超市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並將建成省內最大的甜糯玉米無公害生產基地。“此舉標誌著新都在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和創新驅動中,又邁出了新的步伐。”新都區主要領導給予如此評價。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民如何增收,農業如何增效,成為近年來新都區探索從傳統農業邁向都市現代農業過程中的目標指向。堅持技術創新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通過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進一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積極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業……一系列加快農業結構轉型升級,推動農業產業現代化、專業化、集約化和標準化的有力舉措有力、有序實施。新都區農發局局長周光富表示,新都區農業將堅定不移地走“四化同步”科學發展路徑,緊緊圍繞“兩個倍增、兩個率先”的目標,按照“以工促農、以貿帶農、以旅助農”的思路,以“八抓”為著力點,積極推進“六個新都”建設,力爭實現農業產業化水平和農民收入水平顯著提升。效果已初步顯現。今年1—9月,新都區實現農業增加值18.4億元,同比增長3%;實現農民現金收入達12779元,較上年增長15.02%。全年力爭全區農業增加值達到23.72億元,增幅達到3.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4094元,增幅達到15%。加強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運用走高效優質農業之路在新民鎮稻松農機合作社進行1000畝優質稻新品種新技術示範,運用綠色防控技術等,提高稻米品質,降低農藥殘留;在石板灘鎮黃莊食用菌合作社,通過在溫度相對較低的異地生產菌袋,在當地出菇的方式解決當地高溫季節菌袋汙染重的問題,實現周年香菇生產……新都區與省農科院在此次合作內容和目標上,將實施“一點三帶”都市現代農業組團發展戰略。即,以省農科院新都基地作為科技成果核心示範點,建立農業科技超市和主要糧經作物種子種苗基地;在石板灘等鎮發展多季甜糯玉米、設施蔬菜和食用菌新品種技術,構建糧經復合高效農業帶;在新繁等鎮發展新都柚、優質富硒稻、設施蔬菜,構建特色經濟作物產業帶;在新都街道等發展桂花等花卉作物,構建觀光農業產業帶。“院地”合作是探索都市新型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科研單位+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業科技發展模式,即政府搭建平台,科研單位轉化品種和技術,公司和合作社實施產業化運作,通過此種模式的運行快速將品種、技術轉化為現實的生產能力,對傳統農業實施升級和改造。其實,早在2008年,省農科院就在新都區泰興鎮建立了“四川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示範園”,現已成為我省最重要的農業科技創新孵化平台。省農科院相關負責人表示,“院地”合作將進一步深化農業科技成果就地轉化應用,服務新都區都市農業快速發展,提升產業水平,帶動農民增收。現代農業發展,科技是關鍵,也是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根本所在。近年來,新都區通過不斷深化“院地”合作,構建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全力推進全區現代農業發展。8月,新都區農業現代化發展重點項目之一——久森農業公司被確定為“農業部薯類作物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這是一家以四川農業大學馬鈴薯研究開發中心為技術協作單位,專門從事脫毒馬鈴薯種薯生產與經營銷售的公司,現已發展成為四川省生產規模最大、質量監控體系最好的原原種生產單位之一。實驗室建成後,將通過依托企業平台,一方面將著力開展馬鈴薯專業品種選育工作,另一方面將通過應用技術的研發不斷提高西南地區脫毒馬鈴薯種薯的應用比例,促進行業內良種繁育體系的完善。通過上中下游技術的聯合研發,加快良種的研發速度,縮短良種推廣應用周期,帶動行業內商業化育種的發展,實現實驗室自身的良性運作。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今年3月,為加快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成都市首次出台了《成都市農產品加工業產業布局規劃(2012-2020年)》。規劃明確了“一心、六園、十基地” 的農產品加工業新格局,提出力爭把成都建設成為西部農產品加工業的“一區、兩基地” ,到2017年,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突破2000億元,精深加工率達50%以self storage,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3:1。其中,新都新繁泡菜食品產業園被列入六園,新都軍屯農產品加工基地被列入十基地,成為新都區促進農業與工業深度融合的重要載體。新繁泡菜(食品)產業園坐落在新都區新繁鎮,成彭高速新繁出口處,緊臨老成彭公路,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規劃占地面積1.5平方公里,建設周期分為兩年,分二期建設。作為省級泡菜產業園,新繁“泡菜園區”建成後可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利稅1.2億元,成為西部最大的發酵食品工業園。“產業園一期500畝,現投入3000萬元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入駐成都新繁食品有限公司、成都建華香油等企業13家,協議資金11.91億元,到位資金8.89億元,已有11家竣工、投產,2012年實現銷售收入7.39億元,稅收1300余萬元。”新都區農發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以項目帶動園區建設,以園區為綜合示範,輻射帶動當地現代農業發展的效應初步顯現。據介紹,園區採取“公司+專合組織+種植大戶”模式,一期已帶動基地37080畝,農戶1.24萬戶,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2800余人就業。園區完成建設後,將帶動農業種植面積12萬畝,解決勞動就業8000人,最大程度地帶動著新繁村鎮建設、產業經濟的快速和持續發展。作為農產品加工產業鏈的源頭,農民是否增收也成為園區效應的檢驗標準。“現在我們家和很多農戶都參與了公司定單的農業項目,根本不愁種的菜賣不出去了,而且每畝還比以前增收好幾百元錢。”新繁鎮清白街村村民劉起民興奮地說。同時,另一入十大選農產品加工基地的軍屯鎮也鉚足了幹勁。“全市重點發展的10大農產品深加工基地規劃的確立,為軍屯食品產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和活力。”軍屯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談道,1000畝的基地建設用地,為軍屯把現有的分散企業向園區集聚,鞏固農產品加工,提升食品產業形態提供了強大的支持。三產業聯動發展培育農村經濟新增長點走進新繁鎮汪家村,一排排現代化的智能溫室蔬菜大棚映入眼簾,這些大棚中的蔬菜不僅按照有機蔬菜的標準生產,而且還沒有成熟就已經被高端蔬菜供應商預訂。“通過發展合作社,開展規模化經營,這幾年我們汪家村的蔬菜產業發展得越來越好了。”談起現在村里的發展,汪家村村支書鐘秉志臉上露出笑容,“現在我們這裡還作為‘錦繡田園’項目參與建設,將來肯定會發展得更好。”鐘秉志口中的“錦繡田園”項目,位於新都區北星大道示範線上,是成都市推進產村相融的新農村綜合示範區,也是新都區新農村建設綜合示範亮點。這裡是由村民自願報名、自願參與,抵押融資自主實施的土地綜合整治項目。項目區通過新農村建設,帶動當地產業蓬勃發展,除了汪家蔬菜,還引入了尚作有機、百草園等特色農業產業。目前項目區實現規模流轉土地5000余畝,吸納當地富餘勞動力1200人就近轉移就業。農民在獲取土地流轉租金基礎上,通過就近入園務工、自主生產經營等,收入大幅增加。“2013年,預計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5000元以上。”同時,“錦繡田園”還將與斑竹園鎮“花香果居”鄉村旅遊有機融合,發展以高端精品果蔬、中藥材和新都柚母本培育為特色都市現代農業,實現了新村帶產業、產業促新村的“產村融合”發展格局。村外是成片綠油油的蔬菜、果木,一棟棟白牆灰瓦、斜坡頂樣式的農民新居掩映在樹木、林盤之間,小橋流水、翠竹成蔭,曲徑通幽處滿眼皆是景,雕梁、飛簷、亭台處處透著幾許唐風古韻。“我們村有良好的現代農業產業基礎,現在,我們正借區級重點示範建設項目——‘錦繡田園——花香果居’打造契機,實現‘產村一體、產景一體’,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與此同時,新民鎮葡萄產業園、馬家鎮“八大農莊”、軍屯鎮“香飄田園”、斑竹園鎮、三河花朝間園藝文化產業博覽園、石板灘紅楓林客家風情度假區等一、三產業互動農業項目陸續建成。“圍繞項目舉辦的葡萄採摘節、柚花柚子節、荷桂雙節(香飄田園區域)、馬家三月三蘭展等節會,將提升地方特色經濟的知名度,帶動文化娛樂、旅遊產業的發展,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培育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新都區農發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李穎 /文 圖片由新都區農發局提供迷你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gusers5 的頭像
    sgusers5

    sgusers5的部落格

    sgusers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