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張稚丹《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3年08月30日 第 11 版)浦東勝景來源:百度1988年7月,迷你倉朱鎔基慰問上鋼三廠戰高溫工人。《朱鎔基答記者問》,發行130萬冊;《朱鎔基講話實錄》(一套四本),發行140萬套。8月12日,由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聯合出版的《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向全國同步發行,首印數為110萬冊,這是個驚人的數字,一本書能賣5萬冊就算暢銷書了。“因為《朱鎔基講話實錄》發行時,印刷跟不上,所以這次吸取教訓,一次印好。”人民出版社社長黃書元笑稱朱鎔基為“超級暢銷書作者”。“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都將一往無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朱鎔基就任總理時這段誓言猶在我們耳畔。鋼鐵不是一天煉成的,當總理前他是怎樣工作的?1987年12月至1991年4月間他主政上海,經常即席演講,或幽默或嚴肅,充滿生動的個人色彩。出版社將大量僅有錄音或錄像的即席講話整理成300多萬字,最終挑選出30多萬字編入《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85歲高齡的朱鎔基審閱了全部文稿,他定了一個選文原則,就是忠實歷史——凡別人代筆起草的、已經公開發表的一律不選。透過這本書,我們看到的是他的工作思路、工作作風、襟懷和個人魅力。細處收拾百姓心 藍圖勾畫新天地1987年,朱鎔基從國家經委副主任位上“空降”上海擔任市委副書記,1988年被選為市長,後任市委書記。朱鎔基接手時,上海正處於尷尬的轉型期,一方面原來計劃調配的能源、原材料必須議價購買,導致生產成本上升,年財政收入由1985年的181億元滑落至1988年的約153億元;另一方面,因為曆年財稅大多上繳國家,上海在城市建設方面欠賬多年,民生問題突出。“李瑞環同志認為,幹好工作很重要的一條是要振奮人的精神,增強人民的信心……否則,幹什麼都沒有人響應。”從城市建設入手難度大,也不具備經濟條件。朱鎔基向李瑞環請教後,將副食品供應作為突破口。市民住房擁擠,他向當時還是香港仲量行董事的梁振英謙虛請教,拿出國家、企業、個人一起努力的政策;市民上下班要花兩三個小時,他拍板規劃環線快速路,籌建地鐵……上海市政府研究室原副主任鄭辛逸評價說,他問題抓得准,工作思路對。“兩橋一塔”(南浦大橋、楊浦大橋、東方電視明珠塔)矗立,市容一年一個樣,使人民深受鼓舞。作為市長,他的眼光又要著眼全局和未來——上海精耕細作多年,潛力基本挖盡,陷于人口擁擠、交通困難、工業集中的困境,而一江之隔一片空白的浦東靠海有港,正是上帝賜予的寶地,是上海未來的希望。朱鎔基大力籌劃,接二連三地向中央匯報請求,1990年4月終於獲得黨中央國務院批准。他要求按一流國際城市的標準規劃浦東,並設想在最北端建一個迪士尼樂園。黃書元說:“在20年前,上海包括全國,很多人都存有疑慮。”可以想象,需要什麼樣的眼光和堅持,才能成就今天的輝煌壯麗。借開發浦東之機,朱鎔基提出“同世界經濟接軌”,大膽推出關稅豁免、自由進入、土地批租、開放外資銀行、推行股份制等一系列特殊政策。他著手組建上海市外國投資工作委員會,外商投資項目從原來要蓋126個章改為一個圖章完成全部審批手續,令外資進入上海的速度和規模成倍增加;上海實行財政包幹,他將財權、行政和社會事務下放權力給區;將經濟管理文件倉由委辦局分權給企業,實行政企分開;他大刀闊斧調整產業結構,領導傳統工業“金蟬脫殼”、“返老還童”,同時大力扶持電子、汽車、信息技術等新一代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被小平同志稱讚為“懂經濟”的領導人。1990年12月19日,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短短4年,他為上海成為國際金融都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空談誤國,清談也誤國”朱鎔基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剛正不阿、鐵面無私,而書封這張他在上海工作時期的照片,卻顯得溫和、明朗。他的從政之路非常奇特,因為給黨組提意見被打成“右派”蹉跎20年,而從正處到副國僅用了不到10年。“我的信條就是獨立思考,我心裡怎麼想的,我認為就應該怎麼講。我是一個孤兒……1947年找到了黨,覺得黨就是我的母親……所以我講什麼話都沒有顧忌,只要是認為有利於黨的事情我就要講。”作為市長的候選人同人大代表的見面會上,他不談政績卻講了自己三條缺點:沒有基層工作經驗、沒有地方工作經驗、性情急躁,缺乏領導者的涵養,幹工作急於求成。為什麼急躁?“看到人民群�疾苦的時候,看到我們的事情辦得這樣慢吞吞,特別是那種不負責任的情況時,我的心裡就發急。”“很多同志都很愛護我,說我的脾氣太大了,批評人家太狠了,往往當著別人的面使人家下不了台,而且今天要撤這個人的職,明天又要撤那個人的職,有沒有想過自己將來是怎麼樣的下場?……但是不公開批評,往往難以使大家吸取教訓。所以,我把自己個人的安危置之度外。同志們,我沒有別的目的,我只是要為上海人民服務好。”盡管這樣,當時的照片上,他周圍的人臉上卻多是全神貫注和由衷的笑容。因為他做的是實事,循的是正理。他常說:“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去基層調研,他常常一碟青菜,一碗陽春面。企業準備了午宴,他轉身就走,506位局長效仿,政界風氣為之一變,街頭巷尾百姓讚美不絕。體制原因造成的國企廠長不盡責任、機關幹部拖遝不作為,要靠他個人的鐵腕來改變。到上海幾個月後,他發現自己的許多批示如泥牛入海,提出“久拖不辦要追究一把手失職”,“不一抓到底,什麼事也辦不成。”促成了領導重要批辦事項的督辦制度。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這位共和國的第五任總理一定會在歷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第一,為中央作出改革開放的國家戰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浦東的開發影響到整個中國改革開放的格局;第二,他在上海提出建立廉潔高效、服務型政府(中央正式提出服務型政府是在2007年的十七大);第三,注重民生,真抓實幹(我們從國家層面上開始關注民生是2003年非典後)。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院長鄭功成認為朱鎔基銳意進取,敢於也善於改革開放,該書語言樸實、內容厚實,工作務實,找不到官話、套話、空話,也沒有正確的廢話,沒有形式主義,是治理特大城市的經驗總結,堪稱今天為官理政者的一部活教材。一位離開政壇十多年的政治家為什麼能引來如此多的關注?因為他對這個國家、對黨和人民的無限熱愛,因為他非凡的才幹和智慧,因為他剛正不阿的秉性和勇擔大任、勇往直前的氣概。所有這些,在他主政上海期間,都已有所表現。不管歷史對於他的某些經濟舉措最終如何評價,但他一顆為國為民的心,卻是可昭日月。存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gusers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