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的硬件格局:全球擴張,迷你倉庫將在中國開店每行每業都有一個或幾個品牌,扮演著“創新者”的角色。這種以創新拉動硬件和口碑的做法,雖然看起來不那麼扎實靠譜,但在特別強調創造性的行業里卻非常吃得開。在數碼界里,蘋果、穀歌和微軟都是這種角色,而微軟顯然要比另外兩個更穩重一點。它的創造性永遠要建立在可行性的基礎上,而非另外兩家那樣事事都要爭第一。蘋果的iPhone手機系列,穀歌的智能眼鏡,都成了里程碑式的產品,而微軟一直不急不躁。伺機而動是它在多年打拼中總結出的最佳生存法則。這也是為何微軟很少給人特別突兀的驚喜。但憑借出色的市場觀察力和研發深度,這個品牌一直走在創新領域的最前沿。早年,微軟的功力都注入到了軟件開發中,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智能傾注並不能讓所有人買賬。再算上Windows系統早年的盜版橫行,它的既得利益也受到了很大的侵害。很難想象,一個國際化的大品牌在統計市場佔有率時,甚至要把盜版也算上。雖然和蘋果走的是兩條路線,但後者身上仍然有很多可借鑒之處,比如軟件+硬件的開發模式。而微軟真的這麼做了,只不過這次“取經”是在悄無聲息中進行的。在各大硬件廠商以“超極本”圍剿蘋果的“超極本”時,微軟也不聲不響地放出了一台,這幾乎就等於拉開了微軟進軍主流硬件市場的戰幕,隨後鍵鼠外設也一個接一個地出現。十年前就瞄準的家用遊戲機市場上,它旗下的XGox體感遊戲機也一直在和索尼的PS系列纏鬥著……似乎只是在一夜之間,微軟成熟的硬件網絡就織造完成了。大力開發硬件,能讓所有的創新價值以最直觀的方式展現給世人。更重要的是,它的軟件依舊強勢,支持觸控的Win8幾乎成了所有觸控超極本的必選系統。另一方面,為了快速普及硬件,微軟決定學習蘋果的直營店模式。微軟公司已擁有超過70家零售店,而公司正計劃繼續擴張。在前段時間的微軟全球伙伴大會上,其COO?Kevin?Turner表示,微軟將在2014年擁有101家門店。而伴隨全球擴張計劃,微軟零售店也將進軍中國市場,很快將開出第一家中國零售店。Kevin?Turner聲稱此舉“對微軟是戰略性的偉大時刻”。這個以軟件銷售起家的公司正依托零售店來推動Win8電腦、Surface平板電腦、Win-dows?Phone的銷售。微軟是2009年趕在Win-dows?7發佈前開出了第一家零售店,而單在今年6月儲存就新開了7家門店之多。盡管這和蘋果的覆蓋密度還不能比,但蘋果是全球現金持有量最多的公司,微軟作為一個從軟件家族過渡過來的新人,穩紮穩打也是必需的。雖說微軟有些硬件不那麼好用,甚至有些鍵盤的評價在中等之下,但沒有能和顧客實現快速交互的直營店,改進也就無從談起。可以預見,在微軟的硬件有了自己的“家”之後,這一品牌將迎來最燦爛的一個春天。黑莓困局:尋找拯救者當微軟積極布局硬件市場的時候,為虧損和用戶基礎縮小所苦的黑莓公司再度主張,要找到能協助這家智能手機大廠推廣軟件並可能分攤財務負擔的合作伙伴。黑莓CEO?Thorsten?Heins在股東大會上表示,他期盼此舉能讓黑莓擺脫困境,對蘋果iPhone和An-droid陣營發動更強而有力的挑戰。在一個強調進化的行業里,固步自封就等於自殺。諾基亞是怎麼從市場佔有率第一跌到險些破產的,黑莓完完整整地看在了眼裡。在各家品牌都把鍵盤機淘汰出局的今天,只有黑莓還在堅持著按鍵手機,甚至還有主流的全鍵盤機Q10面世。黑莓安慰自己,商務人士或者需要長期手機打字的人需要它,但用戶基礎半年跌了700萬也是不爭的事實。因為這,黑莓甚至宣佈不再公佈用戶數據,心酸可見一斑。曾經和諾基亞並駕齊驅,現在幾乎被擠出第一陣營,黑莓的境遇和當年的諾基亞幾乎如出一轍。為了避免步芬蘭人的後塵,黑莓很快做出了大量的改進措施,比如把品牌名字從RIM改成了黑莓(BlackBerry),提高辨識度的同時,還將定位從手機名字變成了生產商的名字。而後也試探性地放出了Z10全觸控手機和自主研發的觸控系統BlackBerry?10。或許品牌的商務特徵還在,但至少讓人看到了黑莓願意為消費者做出改變的決心。有人認為黑莓Z10模仿蘋果是個徹底的失誤,外形再貼近,用戶體驗達不到那個高度,難免被質疑東施效顰。而多年的猶豫不決,也是黑莓無法走出困境的原因之一。黑莓渴望借助外力幫助,就像最困難時的諾基亞一樣,和微軟WP手機系統進行合作。不得不說,諾基亞與微軟的合作可遇不可求。黑莓要想找到最好的合作者並不是容易的事情,IBM、微軟、穀歌都是它的目標歸宿,但別人又是否看得上自己呢?有好事者建議黑莓,實在行不通時不妨多開發一下自身的商務特質,走自救之路。蘋果能把自己整合到車中,黑莓為什麼不行?沒准兒黑莓的下家就是奔馳或賓利,這誰也說不定。新蒲崗迷你倉
- Jul 17 Wed 2013 10:45
逆戰者在行動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