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橋新發展區的規劃除涉及房屋、交通、經濟、環保外,迷你倉最平還提出了文物保護的方案,這是筆者極為關注的一面,因為洪水橋區內和周邊的文物古蹟極為可觀,新市鎮的規劃絕不可忽視它們的存在。建造文物徑網絡《洪水橋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中有一小段提到如何對待新發展區中的文物古蹟: 「當中許多位於鄉村內的歷史建築物將會原地保存,它們大多散布在新發展區內遊人不容易找到的地方。建議在洪水橋新發展區內建造一個文物徑網絡,把有特色的文物連貫起來,同時連接現有的屏山文物徑,有助市民大眾更容易欣賞這些資源。亦可考慮在沿文物徑的地方興建資源╱遊客中心。」這規劃是不錯的,沒有忽視區內現存的古蹟。洪水橋區內的古蹟主要集中在廈村,法定古蹟有楊侯宮和鄧氏宗祠。楊侯宮約建於迷你倉嘉慶十六年(1811年)前,為紀念南宋末國舅楊亮節(?-1279年)而建,筆者曾在本欄介紹。鄧氏宗祠建於乾隆年間,是廈村鄧氏族人為紀念先祖鄧洪贄和鄧洪惠開基之功而建。宗祠在近年修復,整個建築群包括友恭堂(即鄧氏宗祠)、禮賓樓和友恭學校,可從中了解鄧氏族人的宗族活動和傳統教育。洪水橋新發展區旁的屏山更是法定古蹟的集中地,包括屏山鄧氏宗祠、愈喬二公祠、聚星樓、仁敦岡書室,還有最新名列法定古蹟的抗英遺址達德公所。此外,區內還有由舊屏山警署改建而成的屏山鄧族文物館可供參觀。如能實現規劃書所建議的把洪水橋和屏山的文物連貫起來,讓眾多古蹟濟濟一地,洪水橋新發展區將可成為香港新市鎮的典範。拭目以待。(淺談洪水橋新發展區.下)嶺大社區學院高級講師梁勇新蒲崗迷你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gusers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