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海市市長 楊雄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3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外部經濟形勢,我們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上海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緊圍繞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著力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完成了市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一)堅持市場導向,堅持以開放促改革,堅持先行先試,改革開放取得重大突破。建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國家在新形勢下推進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也是上海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的重大機遇。在國家相關部委共同推動下,我們全力以赴做好籌備工作,貫徹落實國務院批准的總體方案。推動投資便利化,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將清單以外領域的外商投資項目核准制、外商投資企業合同章程審批制全部改為備案制,實施境外投資備案管理,推行工商登記註冊資本認繳制、先照後證登記制。推動貿易便利化,�動海關和檢驗檢疫“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聯動監管試點。推動服務業開放,落實銀行服務、融資租賃、增值電信等領域的一批開放措施。自貿試驗區建設全面推開,進展順利。深入推進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一批改革舉措先行先試。深化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將廣播影視業順利納入試點範圍,改革效應進一步顯現。�動以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為導向的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一批企業集團開放性、市場化重組有序推進。免征部分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小微企業貸款,非公有制經濟增長快于國有經濟。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完善總部經濟發展政策,推動利用外資向文化、衛生、教育等領域拓展,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新增42家。�動集成電路產業鏈保稅監管模式試點,舉辦首屆中國上海技術進出口交易會,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占全國比重達到30%左右。強化走出去重點項目服務機制,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超過100億美元。按照國家部署,推進對口支援,幫助喀什、遵義等地建設教育衛生等民生工程、發展旅遊等特色產業,加強與長三角等地區的交流合作,服務全國水平繼續提高。 (二)堅持以提高經濟質量效益為中心,狠抓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運行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積極態勢。全市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7.自存倉7%,地方財政收入比上年增長9.8%,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上年上漲2.3%。著力提升“四個中心”功能,成功推出國債期貨、瀝青期貨、黃金交易基金,推行航空貨郵中轉集拼、跨境電子商務等試點,集聚中國建設銀行上海中心、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上海中心等功能性機構,金融市場交易額達到639萬億元,集裝箱水水中轉比例提高到45.4%,商品銷售總額超過6萬億元。鼓勵運用新技術、新商業模式、新制度推進產業升級,加大力度支持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推動新型顯示、高端醫療器械等重大項目發展,制定新一輪促進企業技術改造的實施意見。金融、信息服務、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保持兩位數增長,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等新業態和郵輪經濟迅速發展,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62.2%。實施國務院批復的張江示範區發展規劃綱要,向張江示範區下放一批審批權限,落實股權獎勵個人所得稅分期繳納等支持創新政策。新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任務94項,促進光刻機、重大新藥等科技成果產業化,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3.3%左右。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和管理,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0.3件。�動碳排放交易試點,發佈實施節能減排地方標準,淘汰落後產能660項,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5%以上。 (三)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推進社會建設和文化發展,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城市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 43851元和 19208元,分別比上年增長 9.1%和10.4%。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實施扶持失業青年就業�航計劃,依法規範勞務派遣用工,幫助1.1萬人成功創業,新增就業崗位60.1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2%。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調整城鎮職工社會保險繳費比例,制定實施城鄉統一的靈活就業人員參保辦法,提高養老金水平,提高城鄉低保、最低工資等標準,提高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和農村獎勵扶助標準。首次向城鄉低保家庭和重點優撫對象發放一次性高溫補貼,擴大醫療救助範圍,開展因病支出型貧困家庭生活救助,邁出解決支出型貧困的第一步。實施新一輪農村綜合幫扶政策,提高經濟相對薄弱村的自我發展能力。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新增養老床位5155張,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對象達到28萬人。完善住房保障體系,新建籌措保障性住房和實施舊住房綜合改造11萬套,基本建成10.4萬套,完成大型居住社區外圍市政配套項目40個,拆除中心城區二級舊里以下房屋74.6萬平方米,各類保障房受益面繼續擴大。完善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服務體系,新增61所中小學和幼兒園,推行小學“零起點”教學和等第制評價,深化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基本完成行業高校劃轉,辦學水平進一步提高。積極有效防控H7N9禽流感,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推廣家庭醫生制度,建成健康信息網,建立市民電子健康檔案,醫療服務水平繼續提高。舉辦首屆市民文化節,組建上海報業集團,建成兒童藝術劇場。舉辦市民體育大聯賽,參賽市民達128萬人次,在7個區開展30分鐘體育生活圈建設試點,一批品牌體育賽事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上海體育健兒在第十二屆全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婦女兒童、殘疾人和慈善事業穩步發展,國防動員、雙擁、民族、宗教工作進一步加強,外事、港澳、對台、僑務工作取得新進展。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實施居住證積分管理辦法,實現人口管理從條件管理向積分管理的重大轉變,基本完成協管員隊伍整合轉制,完善信訪工作機制,開展社會治安專項行動,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下轉2版 (上接第1版) (四)推動建設重心向郊區轉移,城鄉建設管理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力度繼續加大。建成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軌道交通11號線二期和12號線、16號線部分區段投入運營,運營線路新增99公里、總長達到538公里,天然氣主幹管網二期等項目竣工運營。強化落實安全責任制,集中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充實街鎮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力量,發佈交通發展白皮書,深化拓展網格化管理,開展養護作業市場化改革,城市運行總體平穩有序。著眼于弘揚上海世博會理念、共享城市最佳實踐成果,推動設立“世界城市日”。加快建設智慧城市,光纖到戶覆蓋新增123萬戶,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絡覆蓋新增126萬戶,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台開通試運行。深入推進第五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制定實施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環保投入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主要汙染物減排超額完成年度目標,新增綠地1050公頃。黃浦江兩岸等重點區域和郊區新城建設有力推進。制定實施城鄉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推動家庭農場等農業經營方式創新,完成100個村莊、4萬農戶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改造,完成1150公里村內道路、910座危橋改造。保持地產農產品有效供給,�動食用農產品市場體系新一輪規劃建設,確保主副食品生產供應。 (五)深入開展黨的群�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轉變職能、改進作風,政府改革建設取得新進展。堅決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本市30條實施辦法,圍繞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扎實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政風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制定政府職能轉變方案,完成部分政府機構改革,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消和調整審批事項153項,率先清理行政審批涉及的評估評審。著力提高行政效率,推行無紙化辦公,大幅壓縮會議、文件、簡報,市政府全市性大會比2012年減少50%。推進政府信息公開,深化市級部門預算、決算和“三公”經費預算、決算的公開,首次公開市級行政單位行政經費、部分政府投資項目竣工決算審計結果。著眼于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與群�工作能力,改進公務員培訓方式,強化責任追究和效能監察,勤政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強。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主動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創新驅動發展的積極效應持續顯現,成績確實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上海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凝心聚力、開拓奮進的結果。在這裡,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在各個崗位上奉獻智慧和力量的全市人民,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中央各部門、兄弟省區市和駐滬部隊、武警官兵,向關心和支持上海發展的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最誠摯的感謝! 我們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結構調整任務仍然十分艱巨,服務業集聚輻射能力不強,先進製造業發展後勁不足,戰略性新興產業尚處於培育階段。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有待充分發揮,要素市場發展不充分,政府干預過多、監管不到位,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沒有完全確立。擺脫傳統發展路徑日益緊迫,人口總量和結構問題越來越突出,建設用地規模接近極限,環境承載壓力加大,霧霾等大氣汙染問題突出。改善民生仍需加大力度,就業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舊區改造難度加大,城鄉區域之間差距依然較大。創新社會治理更加迫切,多元化群體利益的協調難度增大,城郊結合部髒亂差等問題凸顯,城市安全存在不少隱患,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水平亟需提高。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中還有不少缺點和不足,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問題不同程度存在。服務群�不夠自覺主動,推諉扯皮、敷衍塞責、辦事拖拉的情況時有發生。改革創新意識不夠強,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問題比較突出,敢闖敢試敢擔當的勇氣不足。行政效率不夠高,工作責任制落實不嚴,重形式輕實效、重佈置輕執行的現象仍較普遍。艱苦奮鬥的精神有所弱化,貪圖享受、鋪張浪費的不良風氣依然存在,極少數人甚至以權謀私、貪汙腐敗。這些問題通過教育實踐活動有所改進,但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複性,必須經常抓、長期抓。我們要直面問題,進一步從思想認識上深挖根源,在建章立制中強化舉措,不斷取得作風建設新成效,為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保證。 二、2014年主要任務 201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一年。世界經濟仍將延續緩慢複蘇態勢,但也存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全國經濟仍將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態勢,但也有不少突出問題迫切需要解決。我們必須把握大局大勢,立足國家戰略,更加積極主動地運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和辦法,不斷開拓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局面。 做好2014年政府工作,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十屆市委五次全會的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以改革統領全局,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持續推動結構調整,持續推進民生改善,持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努力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和科學發展先行者,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發揮示範作用。 綜合各方面因素,建議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新突破,在自貿試驗區形成一批可複制、可推廣的新制度,開放型經濟水平進一步提升。在質量效益提高的基礎上,經濟保持平穩發展,全市生產總值預期增長7.5%左右,地方財政收入與經濟保持同步增長。民生繼續改善,社會保持和諧有序,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保持基本同步,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與國家價格調控目標保持銜接。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持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更加高效,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繼續提高。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環保投入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進一步下降,主要汙染物排放量削減率完成國家下達目標。 今年要重點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唯有推進改革開放。要著眼于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把改革創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先行探索富有活力、更具效率的體制機制。 全力推動自貿試驗區建設。其核心是加強制度創新,形成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基本制度框架。推進投資管理制度改革,及時修訂負面清單。創新貿易監管制度,建立貨物狀態分類監管模式,促進內外貿一體化。深化金融開放創新,在風險可控前提下,落實人民幣跨境使用、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利率市場化和外匯管理等領域改革試點,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力爭總體方案確定的開放措施全部落地,促進自貿試驗區和“四個中心”聯動發展。構建事中事後監管的基本制度,建立安全審查機制、反壟斷審查機制、企業年度報告公示制度、信用管理體系、綜合執法體系和部門監管信息共享機制,提高政府服務管理透明度。建立專利、商標、版權管理合一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完善法制保障,推動制定自貿試驗區條例。建設具有國際水準的自貿試驗區,意義重大,責任重大。必須舉全市之力,落實好這一重大國家戰略,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的示範帶動作用。 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堅持浦東開發開放不動搖,深化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實行市場綜合監管模式,探索知識產權綜合執法體制,深化集成電路產業鏈保稅監管模式改革,繼續推進生物醫藥合同生產試點,突破再製造產業發展的制度瓶頸,完善城鄉公共服務體系,推進陸家嘴金融城管理體制創新。繼續深化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將鐵路運輸和郵政服務業納入試點範圍,提升與全國改革試點的聯動效應。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深化國資改革帶動國企改革,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探索完善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管理體制,建設公開透明規範的國資流動平台,支持更多國有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實施國有企業分類監管,健全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促進符合條件的國有企業建立長效激勵約束機制。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努力消除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和隱性壁壘,激發非公經濟活力和創造力。落實小微企業減免稅政策,建立覆蓋鄉鎮和產業園區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成中小企業職工培訓公共服務平台,繼續幫助中小微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加快發展多層次、多功能的商品和要素市場,健全主要由市場決定的價格形成機制,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公司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強化產品質量監管,建設公平競爭、有效競爭的市場環境。 發展開放型經濟,以開放促改革。堅持進口與出口並重,優化關檢合作和區域通關合作機制,推進口岸“單一窗口”建設,支持出口加工區向綜合保稅區轉型升級,提升專業貿易平台輻射功能,發展服務貿易、技術貿易、進口貿易和新型貿易。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發展總部經濟和平台經濟,引導外商投資新技術、新業態,深化對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加快培育本土跨國公司。堅持對內對外開放相促進,扎實推進對口支援,積極參與長三角和長江經濟支撐帶發展,推動區域經濟合作,加快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二)加快建設“四個中心”,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經濟轉型升級,關鍵在於結構調整。要持之以�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在構建新型產業體系中實現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推進“四個中心”建設,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配合國家金融管理部門,推動原油期貨上市、保險交易所建設,集聚功能性金融機構,支持互聯網金融等新業態、民營金融等新型機構發展,提升陸家嘴-外灘金融集聚區服務功能,切實防範金融風險。聚焦航運服務業升級,發展航運金融、航運保險、海事法律、郵輪經濟等高端航運服務業,爭取擴大�運港退稅試點範圍,支持浦東機場做大貨郵轉運規模,推動航運衍生品發展。發揮大市場、大流通優勢,建設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優化發展現代物流,實施商業轉型提速、競爭力提升計劃,促進傳統商業與電子商務融合發展。推進世界著名旅遊城市建設,鼓勵信息消費、旅遊消費、健康消費、體驗消費等服務類消費,帶動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加快發展。 促進製造業轉型升級。堅定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注重市場導向、高端引領,創新重大項目和原創性項目投融資體制,推動一批專項工程建設。制定實施鼓勵運用新技術、新模式改造傳統產業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市場機制,促進鋼鐵、石化、電子、汽車等行業提升能級。淘汰高汙染、高能耗、高危險的落後產能500項左右,推動工業區塊轉型和高橋、桃浦、南大等區域結構調整。 高標準推進重大工程和重點區域建設。完善重大工程協調機制,提高推進效率。開工建設5號線南延伸、14號線、17號線等103公里軌道交通線,推動在建的65公里軌道交通線加快建設,建成13號線和16號線部分區段,運營線路總長達到548公里。開工建設洋山深水港區四期、滬通鐵路、沿江通道等工程,加快建設高速公路、內河航道、機場、清潔能源等一批基礎設施。推動世博園區開發建設初顯形態,基本建成虹橋國家會展中心,推進迪士尼項目運營準備,深化落實臨港地區特別機制、特殊政策,有序推進前灘、徐匯濱江、南外灘、北外灘等黃浦江兩岸地區開發建設。 (三)加強科技創新,建設智慧城市和人才強市。科技、人才、信息化是現代城市的先導要素,決定上海未來。要堅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把科技創新、信息化發展和人才迷你倉出租設作為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舉措,構築有利於重點突破的制度環境和政策體系。 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技術創新體系。支持企業主導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引導企業提升創新管理能力,鼓勵企業建立具有產品設計、技術開發和系統集成能力的工程化平台。落實張江示範區發展規劃綱要,深化股權激勵試點,推廣大學校區、科技園區、公共社區聯動發展模式,更大範圍培育具有區域特色的創新集群,為各類企業提供良好的創新創業服務。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強化基礎前沿研究、戰略高技術研究,承接和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推進實施微技術、高溫超導等一批市級科技重大專項。健全財政科技投入機制,加大穩定支持經費的比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健全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的長效機制,為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提供有力保障。 全面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制定實施新一輪智慧城市建設三年行動方案,繼續推進寬帶城市、無線城市建設,力爭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基本覆蓋中心城區,基本建成亞太直達海底光纜,確保網絡和信息安全。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促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廣泛應用,發展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智能製造,推廣建築信息模型的工程運用。建設智慧園區、智慧商圈、智慧社區、智慧新城,讓更多市民享受信息化的方便與快捷。 培養和集聚各類人才。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要用人才的活力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聚焦重點領域,繼續實施國家和本市各類人才計劃,壯大領軍人才隊伍。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推進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加快培養創新發展所需要的各類技能人才。培育創新創業文化,建設創新創業服務平台,健全市場化的人才引進機制,營造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制度環境,更好地靠事業成就人、靠機制吸引人、靠環境留住人,讓各類人才願意來上海追夢、能夠在上海圓夢。 (四)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社會事業改革發展。越是經濟轉型升級,越要重視民生。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更加關注困難群體,實施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規劃,更好地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 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著重促進高校畢業生、青年人和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新增就業崗位50萬個。落實創業帶動就業政策,幫助1萬人成功創業。實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對困難家庭的畢業生實行全程就業服務,繼續實施扶持失業青年就業�航計劃。鼓勵就業困難人員在綠化市容、物業管理、養老服務和農業等領域就業,推進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吸納殘疾人就業。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完善勞動關係協調機制。 加強社會保障和養老服務。提高養老金水平,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提高居民基本醫保住院報銷比例。調整城鄉低保標準,全面實施農村綜合幫扶,擴大因病支出型貧困家庭生活救助的受益面。積極發展慈善事業。繼續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整合養老服務資源,促進醫養結合,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提供養老服務,新增養老床位5000張,為29萬名老年人提供社區居家養老服務。 健全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新建籌措各類保障性住房和實施舊住房綜合改造5.5萬套,基本建成11萬套。完善住房保障管理機制,加快大型居住社區配套建設。拆除中心城區二級舊里以下房屋55萬平方米,推進城中村改造。嚴格執行國家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確保住房用地供應,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強基礎教育經費市級統籌,加快優質教育資源向郊區拓展,推動更多中小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完善小學課程標準,改進教學方法,有效控制作業量,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讓孩子們有更多時間認識自然、發展興趣、增強體魄。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促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研究制定高等教育布局結構規劃、學科布局規劃、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規劃,健全高等教育財政投入機制,擴大高校經費使用自主權,推動高校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協同創新能力,探索建立現代大學制度。促進各類教育開放發展,支持和規範民辦教育,推進教育國際化和信息化,完善終身教育體系,滿足市民多樣化的教育需求。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堅持公益性,繼續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完善和推廣新建三級醫院管理運行機制,推動部分二級醫院轉型為康複護理機構。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涵建設,全面實施家庭醫生制度,建立健全雙向轉診機制。健全基本藥物集中招標採購機制,試行部分藥品帶量採購。完善醫保總額預付政策。強化衛生信息化應用。鼓勵社會辦醫,�動實施第二輪中醫藥事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加強公共衛生服務和健康城市建設,提供多層次的醫療衛生服務。 促進群�體育和競技體育協調發展,深化體教結合,全面推進30分鐘體育生活圈建設,擴大體育場館公益性開放,推進崇明國家級體育訓練基地建設,辦好市第十五屆運動會。繼續做好國防動員、雙擁、民族、宗教、外事、港澳、對台和僑務工作。完善計劃生育政策,加強婦女兒童權益保障與兒童安全防護。 (五)促進文化繁榮發展,增強文化創造活力。文化是城市軟實力的重要基石和集中體現。要圍繞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以激發全社會文化創造活力為中心環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形成開放發展、聯動發展、融合發展的文化建設新格局。 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綜合素質。廣泛開展中國夢宣傳教育活動,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城市精神。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開展做文明有禮的上海人等活動。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和史志建設,傳承城市歷史文脈。 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和效能。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制度,推進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會化、專業化管理,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提供公共文化服務、舉辦重大文化活動。建設世博會博物館等重大文化設施,強化公共文化場館公益性使用,繼續辦好市民文化節、上海書展等活動,推動文化進社區、進地鐵、進商圈,讓文化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融入市民生活。 提高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深化國有文化企業改革,降低社會資本進入門檻,擴大影視製作發行等領域開放,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共同發展。促進文化與金融、科技、教育、體育、旅遊等融合發展,提升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服務功能,推進中國工業設計研究院建設,推動網絡視聽、動漫遊戲、數字出版、時尚創意等產業加快發展。建設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推進國家文化對外貿易基地建設,支持更多的文化產品和文化企業走出去,在開拓境外市場中增強競爭力和影響力。 提高文化原創能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發展城市文化新元素,推出一批反映時代特徵、貼近群�生活的文藝作品。完善文化創新綜合環境,集聚更多名家大師,鼓勵更多青年人才脫穎而出,推動文化發展的主體更豐富、環境更優化、法制更健全、形式更多樣、人才隊伍更壯大。 (六)加強城市管理與社會治理,維護城市安定和諧。順應城市發展規律和社會結構深刻變化,轉變管理理念,創新管理辦法,構建符合特大城市特點的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新模式。 城市安全任何時候都必須警鐘長鳴、常抓不懈。增強安全發展理念,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政府部門監管責任和基層屬地管理責任,務必做到守土有責,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方式,加強基層監管網絡建設,健全食品原產地可追溯制度。加快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企業布局調整,推進危險化學品經營集約化管理。強化軌道交通、道路交通、高層建築、建設工程、特種設備、市政公用管線等領域安全管理,加強火災隱患綜合治理,加大防汛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完善區縣應急管理體系,提升應急聯動處置能力。 加強城市常態化管理。聚焦群�反映強烈的無序設攤、違法建築等突出問題,狠抓城市管理頑症治理,進一步改善市容市貌。統籌基層管理資源,推進網格化管理、大聯勤、大聯動和“12345”市民服務熱線整合互動,構建全方位的問題發現和處置機制。加強住宅小區綜合治理,健全物業管理市場機制。加快綜合交通體系建設,提高軌道交通網絡化運營效率,發展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推進公交優先道建設和公交線網優化,試點發展快速公交系統,完善城市交通智能誘導系統,加強靜態交通管理,努力創建國家公交都市。 加快形成政社互動、重心下沉、注重治本的社會治理方式。堅持以合法穩定就業、合法穩定居住為基準,加強人口服務管理,嚴格落實以積分制為主體的居住證制度,採取調整產業結構、完善公共政策、拆除違法建築、整治群租等綜合措施,嚴格控制人口規模。引導和動員群�依法自我服務、自我管理,強化對基層的實有人口、就業保障等信息服務,減輕居村委會負擔,讓居村委會集中精力開展居民自治、村民自治。探索社會組織直接依法申請登記,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更好地團結群�、服務群�。繼續探索鎮管社區模式。實現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一口受理”。暢通和規範群�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落實分級分責化解社會矛盾制度,完善大調解工作體系。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創新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嚴密防範和懲治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確保社會安定有序。 (七)加大城鄉統籌發展力度,加快郊區新城鎮和新農村建設。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不僅要有現代化的中心城區,也要有現代化的郊區。堅持城市建設重心向郊區轉移,推進新型城鎮化,深化農村改革,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堅持規劃引領、產城融合、生態宜居,推動城鎮化健康發展。�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強化規劃管理。分類推進新城建設,發展高端特色產業,加強公用設施配套,強化公共服務,改善生態環境,促進新城綜合多元發展。加快編制村鎮規劃,加強小城鎮建設管理,深化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充分發揮小城鎮支撐新城、帶動農村的獨特作用。 堅持因地制宜、尊重農民意願、突出農村特色,建設美麗鄉村。加強農村水環境整治和村莊改造,實施200公里中小河流治理,完成4萬農戶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改造,完成100個村莊、800公里村內道路改造,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依托江南田園風光,發展鄉村旅遊。加快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建設3.5萬畝高水平糧田、25家蔬菜標準園,改造5000畝標準化水產養殖場,保障糧食、蔬菜等農產品的生產供應和質量安全。創新農業經營體系,完善家庭農場扶持政策,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發展現代種業。制定落實新型職業農民扶持政策,新增非農就業崗位10萬個,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堅持城鄉一體、規範有序、農民受益,積極穩妥推進農村改革。深化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開展鎮級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完善農民宅基地置換試點政策,將高壓線、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等沿線重點區域優先納入試點範圍。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全面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鼓勵承包經營權向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有序流轉。探索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保障農民合法權益。 (八)強化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推進生態宜居城市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是創新發展重大而緊迫的任務。要堅持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大範圍、更深層次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全力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探索生態紅線制度,完善生態補償機制。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土地利用制度,實施土地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探索土地二次開發新模式,加大違法用地和閑置土地的整治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強節能目標責任考核,推進重點領域和重點單位節能管理,嚴格落實節能評估審查制度,發展碳排放交易。加快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推動分佈式供能系統發展,支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加強海洋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動建設黃浦江上游水源改造工程,建成東風西沙水源地工程。 全面加強環境保護。完成第五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加大大氣環境特別是PM2.5的治理力度,全面實施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完成燃煤電廠高效除塵改造和脫硝工作,加快燃煤鍋爐和窯爐清潔能源替代,淘汰7萬輛黃標車,加強揮發性有機物和揚塵治理。提高環境空氣監測預警能力,完善重汙染應急響應體系。推動長三角區域大氣汙染聯防聯控。繼續加強水環境治理,制定清潔水行動計劃,加大汙水管網建設和截汙納管力度,推進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提高汙水集中收集處理和達標排放水平。制定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方案,�動土壤汙染治理試點。擴大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範圍,推進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加強噪聲汙染治理。完善環境保護和治理制度,強化源頭保護、損害賠償和責任追究,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加大綠化建設力度。促進外環沿線產業與生態融合發展,建設外環生態專項,新建一批林蔭道,加快老公園改造,�動郊野公園建設。推進崇明生態島建設。新建綠地1000公頃,立體綠化40萬平方米,新增林地2.3萬畝,加快構建多層次、多功能的基本生態網絡。 做好今年工作,關鍵還是要加強政府改革建設。按照“兩高、兩少、兩尊重”的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市場導向、需求導向,推進簡政放權,加強管理創新,提高治理能力,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的干預,最大限度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活力。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努力把該放的權放開放到位,把該管的事管住管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減少審批和行政事業性收費,完成行政審批涉及的評估評審清理,對保留的審批事項全面實行標準化管理。加強事中事後監管,落實行業管理責任,探索建立綜合監管制度。優化部門職責體系,強化食品安全、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監管職責,把行業培訓、行業調研、行業評估等不該由政府承擔的職責逐步轉移給社會組織,最大限度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門的相同或相近職責,努力解決政府職能缺位、越位、錯位問題。堅持市級機關“瘦身”與基層一線“強身”相結合,將市級機關精簡的10%人員編制,充實人口快速導入區和基層一線的執法管理力量。加強事業單位規範管理,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深化政府預算體系建設,擴大中期預算管理試點,切實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深入開展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探索實施郊區差別化管理,擴大郊區縣在行政審批、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權限,加大財力、資源配置向困難郊區縣的傾斜力度,增強郊區縣發展自主權。 創新政府服務管理方式。更多運用市場化、社會化、信息化方式提高行政效率。擴大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試點,把為老、助殘、濟困等服務項目納入購買目錄。充分發揮社會信用體系規範市場秩序、社會秩序的作用,完成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台一期建設,擴大信用信息應用範圍,加強政府誠信建設。加快發展電子政務,繼續推動無紙化辦公,下大氣力促進部門信息共享。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改進服務管理,健全公�參與行政決策機制,全面實施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推廣重大決策後評估制度,加強和規範行政執法,全面推行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制度。提高行政透明度,首次公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國外貸援款項目公證審計結果,全面公開市、區縣、鄉鎮三級政府“三公”經費,進一步開放經濟數據、公共服務等政府信息資源,促進決策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 鞏固和發展教育實踐活動成果,推動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增強改革創新意識,鼓勵敢闖敢試。強化責任擔當,嚴格執行工作責任制、項目負責制、行政問責制,試點開展部門履職評估。深入開展基層一線調研,清理不合理、不必要的檢查評比,進一步精簡會議、文件、簡報。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本市30條實施辦法、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嚴控“三公”經費支出,嚴控樓堂館所建設,市政府各部門公用經費和項目支出預算原則上比2013年預算批復數壓減5%,有效盤活財政性存量資金,切實把艱苦奮鬥、厲行節約內化到政府運行各環節。加強反腐倡廉制度建設,嚴格執行廉政準則,強化效能監察和審計監督,建立廉政風險預警處置機制,堅決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主動接受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重視司法、輿論、公�監督。從嚴管理公務員隊伍,推進公務員隊伍分類管理試點,拓寬公務員交流調任渠道,在嚴格教育、嚴明紀律、嚴肅管理、嚴懲腐敗中提升公務員隊伍素質。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員都要牢固樹立群�觀點,感同身受體驗群�困難,設身處地考慮群�需求,推己及人謀求群�福祉,通過一件件小事的辦理、一件件實事的落實、一件件難事的解決,贏得人民群�的更多信任,獲得人民群�的更大支持。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已經拉開,創新驅動發展的任務十分繁重。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領導下,齊心協力,勇毅篤行,攻堅克難,為加快建設“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政府工作報告修改10處 ■“預計全市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7.7%左右”改為“全市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7.7%”■ “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62%左右”改為“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62.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改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2%”■“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改為“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消調整審批事項153項”改為“取消和調整審批事項153項”■“預計全市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改為“全市生產總值預期增長7.5%左右”■“深化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改為“繼續深化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促進文化與金融、科技、教育、旅遊等融合發展”改為“促進文化與金融、科技、教育、體育、旅遊等融合發展”■在“……,構建全方位的問題發現和處置機制。”之後,增加“加強住宅小區綜合治理,健全物業管理市場機制。”■“把行業培訓、行業調研等不該由政府承擔的職責逐步轉移給社會組織”改為“把行業培訓、行業調研、行業評估等不該由政府承擔的職責逐步轉移給社會組織”迷你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gusers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